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201310 圓山風景區

                        201310 圓山風景區

今日國慶日,慶祝活動與嗆馬活動同日進行;閒人就各自就所好位置。

秋高氣爽,最適合重陽登高。

早上該做的事做完,由桃園坐巴士到台北民權西路,轉乘淡水線捷運,二站到劍潭下車,歩行500公尺,到風景區西入口,劍潭山登山口,由此前行。

台北圓山風景區劍潭山入口

兩旁很有熱帶雨林味道
中途,有一處觀景平台,主要是看台北市,由南港內湖區,到信義101大樓,松山機場,到建國南北路高架橋,都清晰可見。

從入口上約400階後,來到較平坦的稜線,接下去沿水泥路會比較好走;另一條上坡,體力可以的,可以繼續上探。約200階(不算高的階),來到<尋源園>,可以俯看將新莊、三重、五股、蘆洲、社子、觀音山、關渡、士林、北投、大屯山、七星山等,盡收眼底。

再循小路前進,會扺達最高點,那有個二等三角點石柱。下了一段階梯,接下來與之前的稜線歩道會合,就比較輕鬆了。

經過<七美>,來到<八美>,有個叫做<老地方觀機平台>的觀景台與休憩亭。觀景台是看松山機場飛機起降的好地方,也可以看到內湖的美麗華摩天輪。
從<尋源園>看觀音山
往東走,沒錯,這條路線是東西向的,到一個叉口,一往<劍南路捷運站>,一往<通北街>。由於時間充裕,選擇走劍南路,不過,接下去的路,就比較接近山路,但不到難。
老地方觀機平台看松山機場與101
來到一處軍事據點,見到柏油路面的產業道路,沿著產業道路,一路前行,經過劍南蝶園,最後來到<劍潭古寺>,也就是圓山風景區的起終點,從手機照片資料顯示,前後一共花了130分鐘。當然,此行純粹是運動,沒有什麼長休息。
劍南路<劍潭古寺>

<尋源園> 再往上走很快可到山頂
從捷運劍南站如何到松山機場或民權西路?很少在台北乘坐大眾運輸工具,需要花點時間瞭解。最後找到一班經中山路往台北車站的公車,才算解決小小困擾,回到桃園。

對台北週遭景色與<親山歩道>的認識,再增一筆。(End)

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20130912 日本北陸 黑部立山 上高地五日遊



行程:

0912(週四) 桃園機場(石川縣)金澤市 *金澤日航旅館*

0913 金澤市(富山縣)立山駅美女平(稱名瀑布)室堂大觀峰黑部水庫(黑部湖)(長野縣)扇澤松本淺間 *小柳(溫泉旅館)*

0914 淺間(長野縣南木曾町)妻籠(岐阜縣中津川市)馬籠惠那峽(岐阜 高山市)奧飛驒 *岐山(溫泉旅館)*

0915 (長野縣)上高地高山市(愛知縣)名古屋市 *名古屋Mariott Associa(NMA)*

0916 名古屋(岐阜縣大野郡)白川鄉白川村萩町合掌式屋高山市飛驒市高山市白鳥(福井縣)九頭龍湖大野市勝山市(坂井市)女形谷PA小松機場桃園機場



旅行社:大興;領隊兼導遊:林菓(芳榆);人數:27;費用:NT$ 37,000 +- 500

旅行社提供之詳盡資訊,請見:http://www.tahsintour.com.tw/dir/tour/HOK130220_ALL_JKK5D(2013c_0417after).asp



第一天:乏善可陳 下午2:40飛機,到小松6:30左右(時差1小時),到旅館,吃晚餐(日式定食),在旅館附近走一圈,早早休息。



第二天:到立山。抵富山縣立山站,接著照標準行程:美女平,室堂,大觀峰,黑部水庫,一直到扇澤走一趟,前後6個半小時就跑完。原本以為山頂會冷,不過初秋時節,天高氣爽,挺舒服。雖然祗見極少殘雪,視野廣闊,亦有季節特有風貌。



乘坐高斜角度的鋼纜車(從立山駅上美女平與從黑部平到黑部湖),在黑暗的隧道中乘坐無軌電車(從室堂到大觀峰,從黑部水庫到扇澤駅),以及無支架、可乘坐上百人的索道車(大觀峰到黑部平),都是相當獨特的體驗。而這裡的鋼纜車與香港上下太平山的鋼纜車,又不相同。香港的車體與座椅較平;立山的則是車體本身與每排的座椅,都是斜的,像電影院的座位那樣。



黑部水庫相當雄偉,紀念展覽館中放映建庫的歷史與艱辛,以及流域模型,值得一看。從壩頂進入隧道的體驗很刺激:子午時分,外部太陽照射,溫度攝氏30度,一進隧道,相差不到10公尺,溫度驟降到12度。



來此旅遊的,大都知道,立山最有名的就是每年開山的時節,從厚達10多公尺的積雪中,開出一條上山的路,穿行通過路旁高聳的雪牆,光從照片上看,就讓人大為驚嘆了。



這天的行程原本在扇澤與長野縣大町市間的旅館打住;不過,導遊另有選擇,改往松本市東邊的淺間溫泉鄉去,在一家叫<小柳>的和風溫泉旅館中過夜。因為有日本皇室的人來住過,該旅館在當地十分有名。



適逢日本敬老節(每年9月15日)長週末,怕塞車影響行程,導遊徵求團員同意後,調整行程。第三天一早,從淺間經松本往南,走山路前往木曾町的妻籠宿與接著不遠處的馬籠宿。二處都是德川幕府時代的交通要衝,舊式建築與街景供人體驗當年的熱鬧。畢竟在山中,規模不可能太大。不過,二者相較,馬籠宿要比妻籠宿繁華、熱鬧,可能是佔了較接近交通要道(中央自動車道,高速公路),以及附近有個中津川市有關。



接下去是看惠那峽谷。乘船遊湖(水庫),<仰瞻>一些需要靠想像命名的岩石,前後半小時,值得嗎?見人見智吧?!



儘管導遊一路強調,此行不走回頭路,實際上,參照地圖後,還是有一段會重複,不過可以接受。從惠那峽谷,再往北走,上中央自動車道到松本市,再轉山路往奧飛驒(驒,唸駝,不唸彈,野馬之意)。導遊的說法是:離上高地很近,隔天早些到,早些走,可避開塞車。到奧飛驒的岐山和風溫泉旅館,天色已暗。



第四天。喜好風景的,此處是好地方。在濛濛細雨中,大夥在平湯駅換了專屬巴士(特定風景區基於安全與環保理由享有的特權),往上高地。從大正湖沿溪走到田代湖與田代橋,最終到河童橋,耗時一個多小時。沿途是清澈的梓川溪水,號稱全日本最佳水質的溪水?還有小徑兩旁,林相與植被。一段一段都略有不同,有的是松林,有樺木,有一半一半的。除大正池,田代池雖然不大,也很值得拍照。



上高地的標準介紹,此處略過。至於<河童橋的河童指的是什麼?>,用這句話去google一下,大致有二種說法。不管是其中那一種,如果導遊到此沒有介紹,就是有虧職守。本團導遊介紹其中一種,即山裡的邪魔,山靈,原本是鬼怪,後來演化成地方守護靈;另一種則是傳說中的古代動物。



河童長得像什麼?在河童橋附近一處有料(收費)洗手間前,告示牌上畫出了它的想像圖,還分男女。



回到平湯換車,往高山市,約需一小時。進市前,先拉去吃飯,這個顯然是專做旅遊團生意的休息處,餐廳根本就是大食堂,特色餐就是飛驒山脈地區強調的<飛驒牛>日式定食。吃完中飯,導遊帶去看一下祭鼓與高山祭的轎子。此處放置有超過十個,都很精緻、奢華,導遊說,有的一個就花費上億日圓,<厲害吧?>(導遊的口頭禪之一)。



在前晚奧飛驒<岐山>溫泉旅館內,有張<高山祭>的海報,上面有春秋二季的<高山祭>,其中印有20多種轎子。



高山市的主要觀光景點就是<高山陣屋跡>與附近的舊式三街。陣屋的背景,旅行社相關資料都會介紹;舊三街中,第三街(上三之丁)最熱鬧,遊客最多。而隔著一條溪(宮川)的主街,比較西化,其實也很有色,有空也可以逛逛。



從高山市往南到名古屋,距離不算近。走高速公路(東海北陸自動車道),即使不塞車,也花了三個小時多,到名古屋市天色已黑,雖然住的是市中心五星級高檔旅館(Mariott)附近很多地方可逛,但日本的百貨公司等,都是8、9點後就打烊的,因此,用過晚餐後再逛,時間真的很緊張。可能是此地不太好找到好餐館,導遊一人發2,000日圓,自行料理。



此行從第二天開始,除了擔心敬老節塞車,還要擔心第18號(台灣稱萬宜)颱風侵襲日本。這晚,名古屋有些零星小雨。早早回到旅館,掌握颱風訊息,因為最後一天的行程是否會受影響,甚至能否順利按時返台,都要看它的動向。根據氣象預報,這個颱風會帶來特大雨勢。



住在28樓,晚上風勢漸增,旅館隔音效果很好,並不吵雜,但仍能感受風勢對建築物的影響:說不出所以然的振動與聲響。



最後一天早上,電視上說,颱風在南邊登陸,帶來大雨。趁早餐前,出去探探風勢。基本上不強,看起來不嚴重,但當地已宣布停班停課,街上人車稀少。



用過豐盛早餐,導遊帶團往北出發,前去白川鄉合掌形屋村。稍早的訊息是,往當地的路封閉(很多路都因雨勢過大,遭到封閉)。導遊根據她的經驗判斷,應該有機會到得了,整團依計畫出發。



一路上,她還是隨時查詢路況。在莊川前的Hiruka高原休息站暫停時,導遊賭對了,往白川的路可行。於是迎著不是頂大的風,前往白川。在那用過當地特色餐後,也去逛了明導寺與村落的大部,回到車上集合。



原本打算再賭一次的,結果未能如願:從白川往北、往東、往西可接到金澤市的路,全部都封閉。大興此時在白川的,剛好有二團,本團導遊最後決定,為了能趕上飛機,決定不賭了,往南轉往高山市,再轉北,估計原本祗要一小時的行程,改為要花上3.5小時。



這樣,到了高山市,再往北,到了飛驒市,此時已走了一個小時半左右。突然間,運轉手掉頭,重回飛驒市、高山市,上高速路後,再往名古屋方向走。到了白鳥這個地方,轉向山路,照地圖看,是要往大野市方向,最後接北部自動車道。此路途經壯觀的油坂峠(峠,音卡,山口,山頂之意;日文,toge),九頭龍湖與峽,穿過山區。到了大野市附近,離開山區,路變得平坦,車速也提高。



上了高速公路,導遊與航空公司長榮聯絡,確定狀況無誤,車子在女形谷休息區暫停後,直奔小松機場,在原定時間內搭上飛機。



至於大興留在白川的另一團呢?似乎也趕上同班飛機。據導遊說,那一團是等到下午5點,終於等到道路重新開放,也是直奔小松。講起來,大家都好險,本團看似比較辛苦,在車上顛簸5個小時,<屁股都坐痛了>。



不過,換個角度想,大家都沒去金澤看金澤城與兼六園,這是天災;能多看幾個地方,像九頭龍湖與飛驒市,也算是一點點補償了。



此行可以記載的,不似之前的遊記多,除了颱風沒去金澤城與兼六園,也與導遊有關。導遊一路上很認真地介紹自己、家人與日本之了不起,私人家事大刺刺地公開談論,我是不太習慣,但也不會反對(可是遊記總不能寫這些個吧?)。畢竟要交朋友,大家就要多<坦誠>,而導遊是挺直率親切的。祗是花了70%到80%時間在談家私與個人對特定事務的觀點,還是有一點點多了,如果能多提供一些相關知識,對提升團員的見識,會更有助益;然而,這樣講,又會不會太嚴肅了點?畢竟每個人對旅遊的認知與期望都不同。(End)

立山駅鋼纜牽引車

黑部水庫排水

從室堂到大觀峰隧道

大觀峰與黑部平間的Cable Car

立山遊客   室堂台地

黑部立山    室堂

妻籠宿一景

馬籠宿街景

上高地   大正池

上高地   被雲霧籠罩的燒岳

上高地中心   河童橋

上高地傳說中的河童形象

高山市舊三之町遊客

上高地  河童橋

白川鄉  萩町  合掌屋   大雪時可能掩盖掉一樓

日本遊客在合掌屋前  比Ya

颱風過後,在到女形谷休息站前的夕陽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201303 香港三日自由行(二之二)

離開東涌的下一站,不是景點,而是領隊同學家。從東涌線轉西鐵線,在錦上路下,改乘雙層巴士公車到大埔。基本上他家是在新界的鄉下,新屋蓋好一年多,附近種了不少玉蘭花及一些自給自足用的蔬菜。



閒話家常後,享用晚餐,8點多一點到巴士站,小巴剛好到,匆匆忙忙道別後,不到十分鐘便到了東鐵線太和站(看地圖,再三站就到羅浮,跨境去大陸了)。上了地鐵,和同學研究,明天就不用再陪了,我們打算看情況,是否去西貢或是在九龍附近輕鬆混一下即可。結果是,同學堅持要請去飲茶。



同學一位住紅磡附近,一住大圍,都在東鐵線上。我們的旅館在尖沙咀,東鐵不到,須在九龍塘轉調景嶺線,再在太子、旺角與油麻地三站之一轉搭荃灣線到尖沙咀。



在太子站轉車時,看到黃大仙站,跟老婆商量後,往回坐四站去看看。從車站出來,黃大仙廟早已打烊(開放到下午5點多),在祠前與嗇色園前分別拍了張照。在週遭逛一圈,天暗了,沒啥特別。再找地鐵入口,花了點時間,才找到。



稍早,同學之一建議去坐一趟叮噹車,也就是俗稱的街車(tram,像舊金山最著名的街道電車)。此時,和老婆研究,搭地鐵到中環,應該還來的及,反正有港鐵一日券在手,不用白不用,就這麼辦吧。(安排自由行旅社提供的Package之一,可無限制使用23小時)



再度來到中環站。既然不熟,用問的較省時間。運氣不錯,二位佛心人士先後指點,很快上了一輛。車內很窄,沒有冷氣,晚上還好,有點顛簸。我們在金鐘下車,祗坐一站,投了5港元車費(一人2.3元,可坐到底),算是體驗過。



回到尖沙咀站。才出地上出口,碰到傾盆大雨,等了10多分鐘。雨勢變小,再回旅館。不久,雷雨大作,從酒店33樓往港島方向看,幾乎一片黑暗,停電?還是雨勢太大?晚了,不想研究。

Day 3 信號山公園 星光大道 碧街 通菜街

第三天清晨,和老婆起早,在旅館附近小店過早。然後到附近的信號山公園逛逛。週日放假吧?山頂(沒幾十公尺,改為信號丘較妥)有數十位菲勞在做彌撒,幾乎都是女姓,披著白紗(不是結婚那種,是質地較粗的麻類),跪在地上,由一位神父帶著唸經。



從小丘旁公寓穿越,走過地鐵站地下道,很快來到洲際酒店前。來過了,就熟了,沒兩下來到星光廣場。左看右看幾乎都像是強國百姓來著。不過,不像20年前,現在全球化了,中國經濟水平追上來了,大家穿著水準愈來愈接近,辣妹就是辣妹,胖妞就是胖妞,長像盡是華人,不開口,很難判定那兒來的。



天氣還是悶熱,溼度挺高的,回到旅館,一身是汗,趁Check out前,再洗一次澡吧,然後再與同學會合,飲茶去。



女同學在iSquare國際廣場訂了位,我們和另一位同學入座後,因訂位同學家中有點事,會稍為耽擱。叫過一些小點,訂位同學來到,剛好我們談到香港道地小吃美食,我提議不如改去傳統小店,本來是選深水<土歩(唸波)>一家店,女同學建議到近一點的油麻地去。取得共識後,埋單走人,另起爐灶。



地鐵坐二站,來到碧街(Pitt)一家海記,點了燒鵝、(蜜汁)排骨、烤乳豬各一份,大快朵頤一番,很盡興。



餐後,歩行穿過幾條街,來到俗稱女人街的通菜街,老婆和女同學去買一些東西,我和另一位男同學在前方街口聊天等候。約莫15分鐘會合,老婆買了幾個手機貼紙還是外套之類的,還沒講清楚,熱雷雨就急著下起來,所有遊客立即往旁邊的店家躲去。



來得快,去得快。時間差不多了,一行四人回到尖沙咀旅館,取回寄存行李,在地頭紅磡女同學帶領下,走到香格里拉旅館前,互相道別後會台灣。前往九龍地鐵去搭乘機場快線,結束3日的自由行旅遊。快線在九龍站提供辦理機票Check in與行李托運服務,辦完手續時,看到一張公告,大意是:旅客不得攜在1.8公斤的奶粉離開香港。



算一算,香港3日,11條地鐵,坐過其中8條;大小巴,雙層透空與不透空巴士;街車、纜車與爬山纜車;渡輪,飛機都坐了。雖然有點累,老婆下結論:超有效率。是讚美?還是抱怨?二者兼有?(End)

201303 香港三日自由行(二之一)

20130607~09



上次,也是第一次進入香港,是1995年,算起來就是18年前。那次是參加桂林香港5日遊,因碰到颱風,在桂林多待一天,香港2天縮減為1天。預定的香港旅館,因錯過日期祗得更換,搞到晚上11點多才Check in,旅館房間小不拉機的。最後祗記得去了海洋公園,飲了一次茶,坐了趟地鐵,其他就不記得了。



後來,都是轉機到其他地區,過境香港,完全不想進去。原因?可能跟很多人一樣,如果不去shopping,或者去海洋公園或迪士尼樂園,大概也沒有必要去;另一個個人感受的問題:香港人很勢利,政府官員,特別是機場的服務人員,態度尤其倨傲,至少是對台灣人。



1997年香港等地歸還中國後,有了多少變化?我真不知。不久前新聞報導,大陸遊客到港瘋狂搶購奶粉、到香港生孩子、不守交通規則、大陸遊客被香港導遊坑…等陸續被報導的負面新聞不斷;也看到香港房地產漲不停等經濟新聞,香港究竟如何?或許該去實地體會一下。



碰巧,最近和老婆聊到,利用週末,來個自由行,一方面去看她親戚,一方面我也可以看看同學,得到共識,就這麼辦。



和香港同學(大學時期的香港僑生)聯絡一下,本意祗想請他們介紹一下那些地為適合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去看看?沒想到,他們很熱心,一定要陪我們夫妻去一趟大嶼山。



因為是3天2夜的自由行,而且對香港不熟,要有效率好好走一趟,事先準備工作不得少。老婆同事主動借她3本香港旅遊的書,既然我沒上班,讀書的工作當然是由我負責。一個星期前,就開始研究香港地圖的東南西北,地鐵名稱與路線,他人的推薦與建議,最後列出能去盡可能去的景點:



港島:蘭桂坊,太平山頂(凌霄閣)、金紫荊廣場(香港會議與展覽中心)、中環、香港仔,Aberdeen,以舢舨和大型的水上Jumbo餐廳著名);赤柱(Stanley)與淺水灣是後補。



九龍:星光大道、油麻地的廟街(又稱男人街)、女人街(通菜街)、半島酒店、黃大仙廟,電影古惑仔出沒的缽蘭街(Portland,其實就在油麻地,廟街北方)。



新界:大嶼山:昂坪與昂坪360+大佛,大澳(同學建議)海鮮、西貢碼頭。



能跑得完嗎?沒把握。不過,如果不去shopping,不浪費太多時間逛街,大部分應該可以吧?心中是這麼盤算著。

Day 1 港島 凌霄閣 蘭桂坊 油麻地 星光大道

7日早上8點20飛機,6點20要Check in,機場接駁10到20分鐘,從家裡出發要15到20分,所以要5點45分出門,最晚5點15起床。照Schedule做,一切順利。最後,祗有航空公司班機延誤,到8點55才從桃園機場起飛。



約9點10分,飛機到澎湖上空,先看到吉貝島,未幾就看到白沙與西嶼二個島,連接兩島中間的,便是澎湖跨海大橋。拍得到清楚照片,除了靠飛機上的飛航行程圖,還要靠天公做美,從36,000呎(約11,500公尺)高空往下拍,若是有雲遮著,也不成。



到中國沿海,飛航行程圖顯示,來到廣東的汕尾半島,那裡雲霧較多,有點難辨識;再飛行一段,開始進入香港附近上空,機長廣播要準備下降了。於是拿著攝影機從空中拍攝香港,試圖記錄一下實景。不過,香港上空雲層更厚(難怪當天當地的天氣預報,氣溫約攝氏28度,比台灣還涼一些,更奇怪的是,3.6萬呎以上高空,還有灰黑色雲層),祗有等飛機高度降到雲層以下,才拍攝得到東西。



抵達赤鱲角機場後,利用旅行社提供的機場快線往返免費券,很快便到了九龍地鐵站。不過,到之後如何到旅館?這是一個問題。打聽之下,上樓去接駁巴士區搭巴士;到那後,接駁區人員說,沒有巴士直接到麗景酒店(Panorama),如果要搭,後面還要再走10分鐘的路,若不想走,可到樓下去搭<的士>。



初到貴寶地,情況不明,打的好了,省事。問了大概價錢,也問了的士司機,大概就50港元上下,照表跳。一路單行道與彎道多,折騰15到20分鐘,到了旅館。準備辦理入住手續,由於下午2點以後才能入住,祗好先辦理Check in,再寄存行李,11點半左右展開<自由行>。



先是按圖走到香港碼頭,準備搭小天星輪去對岸的中環。沿Salisbury道經過著名的半島酒店,到碼頭不用20分鐘,看到碼頭區萬頭鑽動,原來荷蘭藝術家創作的大黃鴨,就在此處。岸上還有好幾隻小黃鴨,供遊客拍照。



到碼頭,要把旅行社提供的Big Bus套票更換成渡輪票等,詢問二三處後,才找到正確地點。換好票後,到候船區等船,船班還算多,趁空檔時,找些東西拍。對岸就是中環、銅鑼灣等最熱鬧的地區,想不拍也難。其間,有艘三桅船駛過,當然要把它的倩影留下。



抵達中環碼頭,找到Big Bus辦事處,問明白最後一班返回九龍的渡輪時間與如何乘港島觀光線(Big Bus提供4條路線之1)後,上到巴士上層(有一半透空一半有頂那種),開始<觀光>香港島精華區。



這條線從中環出發,到2)香港會議與展覽中心前的金紫荊廣場,3)銅鑼灣SOGO,4)維多利亞公園旁的柏寧酒店,5)灣仔電腦城,6)往太平山凌霄閣的山頂纜車,7)皇后大道中的半山自動扶手電梯,8)文武廟,9)該線最終站蘭桂坊及荷商美食區,10)中環碼頭。(該公司提供免費行車圖,有好幾種語文版本,不過,最好事先研究一下,不然新手一下子不容易搞清楚)



選定某一路線,在路線上指定的地點,遊客都可以上下,不再收費,但時間要拿捏好。其中6,到太平山頂凌霄閣去,是很多遊客的必選。上山頂,需乘纜車,到了凌霄閣,若要再上到它的最頂層,還要門票,這些,如果是Big Bus的套票,就全都在裡面。既然不Shopping,對會展中心前的金紫荊廣場也沒興趣,此行唯二要走的,就是太平山頂與蘭桂坊了。



太平山頂的景觀的確不錯,天氣好,能見度夠,維多利亞港80%的風光都在眼下。纜車更是特別,斜度很大,需靠鋼索牽引,上山正向坐,下山反向坐,體驗不同。上下之間,右側的住宅建在斜坡上,而且動不動都是30層以上,很壯觀。



凌霄閣從纜車月台到頂部,最少有10層樓高,從九龍那看,它不是最高點,因外觀採用古時黑板擦(半個楕圓形的下半部)那樣的外型,很容易辨識。



到蘭桂坊站時,我們下車。先去找半山手扶梯,找到後,往上搭了二條街,再回頭歩行往下(手扶梯祗上乘,不下行)。手扶梯兩則都有人行道,一邊是斜坡式,一邊採階梯式,供行人自行選擇。



離開手扶梯後,再去找蘭桂坊,一路上指標向這指,向那指,怎麼都找不到。iPhone 4S上的指南針這時又出狀況,在水泥叢林中,不知南北,有地圖在手,還是有點難找,花了點時間,總算找到旅遊書上介紹的那L型的街。因為是白天的下午,和一般的街道沒二樣,繞了一圈,到此一遊,往地鐵車站去,準備去老婆親戚家。港島部分就這樣交代了。



晚上,從筲箕灣坐地鐵到金鐘,換線到尖沙咀,回到旅館入住。老婆累了,先掛免戰牌;我還好,同學來電,我就和她去逛一下油麻地的廟街。坐上她從紅磡搭乘的的士,到廟街下車。



才剛下車,就有一對男女,搶著上車。司機跟客人嘰哩瓜拉說了幾句,我沒聽清楚,同學卻冒出一句:<果然是強國百姓來著!>有點怨氣來著。問她怎麼回事?答曰:<司機不想載,他們硬要搭,大陸來的。>喔,是這樣?!



這晚,週五,廟街沒見到什麼遊客。同學說,街很長,有一半是小吃,再過去一點,就有男人的街的味道,即花街是也。男人有女生陪,是體會不出來的。



既然不打算買東西,我提議去看星光大道。沿著彌敦道(Nathan)走,11點多,還未到重慶大廈前時,有家雜貨店還開著,同學說,以前這些店早就打烊了,現在則還開著,因為有<強國百姓>還要買奶粉。會不會有點誇張?毒奶粉事件還沒結束?



到了重慶大廈,同學介紹,從97後,這裡便成了強國百姓包下來的地方,因為租金便宜,背包客最喜歡,因此治安上常常出現問題。上網查一下,還真的如此。(未幾,美國前中情局人員Edward Snowden史諾登因揭發美國政府大規模網路監控計畫,曾在此大廈進駐。)



來到洲際酒店(InterContinental)前,繞了一下,來到星光大道。這天,對岸的香港島沒有雷射表演,用手機與攝影機拍,效果不好,祗能就近拍拍星光大道上的景象,即使如此,沒有專業攝影器材,還是沒法拍出好照片。

Day 2 大嶼山 昂坪 大佛 大澳 大埔 黃大仙 叮噹車

第二天一早,約好到大嶼山的東涌(唸衝,開始時誤唸為勇,意為淡水與海水會合處,或泉水的上衝)站前會合,然後搭昂坪360纜車上昂坪,與那兒的大佛。昂坪是個聚落,有點像電影場景,整潔有序,面積不大,樹不多也不高,挺熱的,沒有舒適的休息場所,但有一間廁所內有冷氣,去過的人按讚。



對於纜車站上寫著大嶼山的英文叫做Lantau,有點好奇。問過另一位同學,回答說,廣東話發音是<爛頭>,指的是原本整個島是無用之地。近些年來,除了昂坪纜車與大佛,北邊建了赤鱲角國際機場,南邊還有香港迪士尼樂園,東涌本身當然也在快速開發中,大嶼幾座山也常有登山客前來挑戰。(鱲:台灣叫溪哥)



昂坪大佛由強國捐造,入口處有座鼎,上面鑄有一些官式宣傳語言,因為沒什麼興趣,也就不用拍下來。一行6人,女性3人到階梯前,自告奮勇說,來過了,改去附近店裡吃豆花,至於男客,上去拜佛爬階梯,就請自便。



大佛是由青銅組成,一度是全球最大的青銅佛像,直到被台灣高雄佛光山的佛祖紀念塔內的青銅大佛取代。昂坪大佛內部其實沒有太多驚奇,惟一值得提的是佛陀舍利子。但舍利子太小,又不能拍照,放在玻璃罩中,與遊客保持至少4公尺的距離,很難看清楚它的樣貌,甚至會懷疑說:真的有嗎?。



男生這一組下來後,由領隊同學帶到附近的寶蓮寺的膳食區,吃點點心與冰豆花。點心我沒碰,冰豆花口感和台灣一般的不同,不錯吃(領隊之前在大佛入口那捐了90港元,所以可以到此處免費享用點心與豆花)。



大佛3點鐘方向,昂坪奇趣徑上有座心經簡林,去香港前從Google Earth他人拍的照片中看過。這天反而沒有特別想去看,接近中午時分,已經很熱。



上公車前往大澳漁村。熟門熟路的領隊帶我們走一圈,很快找到一家賣活魚的店,不到5分鐘,就買好了一隻約40公分長、3斤以上的大石斑(約200港元),10多隻比台灣草蝦還大三成的蝦(約240港元),還有6個大干貝(沒再問價錢)。魚與蝦都很猛,干貝也很鮮美)。



買好後,走了大概15分鐘,到山邊一個小村落,祗見一家寫著素食招牌的店,領隊帶著我們魚貫進入。交代餐廳如何料理後,就等著上菜。本來店裡連我們就二桌,吃完時,五桌都坐滿,看上去,都是有內行的帶路,才能找到這偏鄉處。



坐大巴回東涌,一上車大家都累了。不知同行他人如何,儘管山路顛簸搖晃,我可是一路打盹到東涌巴士總站,祗差沒打呼。



東涌總站也是東涌地鐵終點站,附近有個百貨公司,其中有名牌outlet(折扣中心?)。早上9點多曾來這裡借用洗手間,因為還沒開始營業,不覺得如何;下午再來借用時,人潮洶湧,還各種膚色都有;甚至在拖著行李箱買的也不稀奇。後來才知,outlet的名牌折扣很大,此處又是離港前最後血拚之處,很多人帶著大把鈔票,連同行李箱就準備在這一次買到爆。



為什麼要借洗手間?不解?香港很進歩,但某些地方很小器:大部分的地鐵站都未設置洗手間;餐廳不提供餐巾紙;大樓雖設有公共洗手間,為保持清潔,有專人經常清理,很容易碰到<清理中>的情形。(2之1)

201211 南港(四獸)山2次遊 (II)

2012.11.15

上午11點1刻出門,走18標到堤頂交流道下,以為走環東大道到松山奉天宮或慈惠宮,從那裡上南港山會快些;太久沒在台北混了,上了環東大道,一直找不到出口,最後在南港經貿園區才下得來。繞過園區,依路標指示,開到中央研究院大門。30多年沒來過這裡,樣子完全變了。

想說這附近的中華科技大學也有步道上南港山,開著開著就到了。中華科大旁,是大有巴士總站,總站旁依山而建的,是<台北市軍人公墓>。既然來了,也沒管制,就驅車進去<致敬>。

從外觀看,看不到墓地,祗有傳統式的宮殿式建築,中間有階梯連接,最上層才有一根高高的黑色大理石柱,上面刻有<台北市軍人公墓紀念碑>字樣。因為依山而建,在半山腰與山頂,都可以清楚看到北二高與五高二條高速公路。

在紀念碑旁的最高位置停車場,把出門時買的鍋貼解決掉。之後,沿中華科大旁的研究院路三段,往木柵方向走,知道這段路上會有2條可以上南港山的登山路徑。到了麗山里,看到路邊有個土地公廟,與公車站牌,廟旁立有步道牌子,放慢速度,是了。

非例假日,這條2線道的路邊容易找到空位停車,把車停好,就沿著這條叫<麗山橋口登山歩道>,上南港山的<鞍部>去。

儘管麗山這條登山路算是偏僻,而且明顯不像松山區那一面的步道修得很好,不過,畢竟還是在台北市郊,人氣不至於太差,走起來不算荒涼。

從登山口上到鞍部,大概花20分鐘,與指標估的一樣。在上到鞍部之前,會先看到一個打印亭。鞍部是從北興宮/麗山橋口/南港山/中華科技大學歩道交會之地,地勢不高。

從鞍部往南港山方向,是上坡,大致算了一下,到<電視塔>約700階,到<九五峰>約800階,到我上一次登上的最高峰位置,不到1,000階(祗算往上,不算往下的階數)。今天陰天,平地與山上的風不算小,即使中午時分,走起來也不會吃力。來往的人雖不稱多,這趟路也碰到不下10位,可見平常日子人氣不差。

電視塔、九五峰、南港山頂,上次那個無名峰,一一點完名後,走到上次319.5公尺高那的休息區,轉走<往南港>的山腰路。這條歩道未舖石階板,屬半原始山路,沿著南港山山腰,蜿蜒而行,由於不需因山的高度影響而上上下下,反而算平順,沒下雨,地面OK,不會難走。

這條路的中途,有些小叉路,會叉到那兒?有時不清楚,大概祗有住附近與常來的才知,最後是從六角亭附近穿出,匯入<四獸山歩道>(地上路程表約500公尺附近)。從這到鞍部,大約就200公尺遠。

南港山步道基本上是沿斷崖的山稜線走,斷崖旁處處可見幾十公尺的深谷,101大樓就向北極星,沿路隨處都可以看到。從象山、虎山到中華科技大學那端,呈西南/東北走向。信義區、松山區在斷崖這邊,高樓林立;南港區、木柵區這邊,坡度較緩,反而雨林茂密。

回到車上,沿研究院路續開,到了路尾,接到崇德街,(網路上有人稱這裡的山頭叫劍頭山,上面還有二條上南港山的路線:一,妙高台歩道福樂公墓支線,一叫糶米古道。)進入可能是全台灣最大最密的墓園區。從二高那看過來,早就很清楚木柵那頭墓仔坡(福樂公墓)的可觀;比較不清楚的是,從這到六張犁,也不遑多讓。墓的坡度算陡;路不陡,卻不寬敞,蜿蜒而行,還蠻費神,撞著墳墓當然不好,落到山下,更是悽慘。今天,見識、領教過了。

崇德街出口到嘉興街與信安街,以前讀大學時,還在嘉興街住過一段時間,現在是完完全全不認識了。本想去找一下象山登山口,繞來繞去,時間不夠,從和平東路三段轉向建國南北路回家去了。(End)



201211 台北 南港山(四獸山)半途遊

20121109

坦白說,南港山就在松山區,這麼靠近台北鬧區,因山不高,看似沒有什麼名堂,誰知走過一趟(應該不到一半吧?),才知這種想法有點<自以為是>。

登山爬山這檔事,在退休前,體力與心態沒調好前,基本上肯定是<事與願違>的。南港山又在台北,關我住桃園南崁何事?的確,除了真正喜歡爬山的人,會到處挑戰(征服)各式各樣的大小山,純就休閒與運動看,一般人還是有<地域性>的:大概就是爬爬居家附近的山或丘,一方面是方便,也因常去,熟悉路況。若要跑老遠去,或是不熟的山丘,要不是有人帶,還需要集體行動吧?

會想來南港山一試,主要是好幾次走國1從基隆往南走時,一定會看到一座小山,插入北市,山頂上還有一支不算小的電塔,忍不住想看看,那到底時那一座山?以北市的財力與物力看,應該有不錯的歩道可走才對。

上Google Earth查,搞清楚這裡有座<南港山>。之前聽過,跨年時,有些攝影玩家,為了要拍101的煙火,會到附近的象山卡位,象山?在南港山附近。有了這二個基本因素,再看看先行者拍的照片,研究一下如何前往。

2天前才去了小烏來,身體還負荷得了。休息一天,OK了。週五天氣還是很不錯,最近股市也沒什麼動靜,死水一灘,到外面跑跑,最好不過,乾脆今天就來走走南港山。

最近幾年,比較少在台北市活動,到了信義計畫區,大致都祗到市政府或101附近,很少再進一歩到松山、木柵,甚至南港了。今天到了這裡,除了熟悉的101,再往松山方向走,增加了往來木柵的象山隧道與文山隧道(這些隧道開通多久,便是我與此區失聯多久),這樣交通更方便,碰到上下班時間想必更擁塞了。

來到松山路,照路標指示,開到666巷底,是<天寶聖道宮>,說實在的,這宮是拜什麼的,我完全不知道。在欠違修(當然也就不收費)的停車場內,找到停車位後,依登山指示路徑標誌,展開今天的<個人登山活動>。

從宮的左側上階梯,不到500階(階差不大),來到親山歩道的主線—稜線歩道。歩道很棒,隔50公尺地上會有一塊石板寫著<四獸山歩道OOOO公尺>,而每隔一段,會有個像指北針一樣的大圓圈,內分東南西北,分住何方的資訊。這些精巧的設計,讓人體會到建設單位的用心。

循歩道,在2,750公尺指標時,見到一條叉路,很容易猜出比較窄、比較陡的那條是登頂的路。鑑於目前體力還不錯,且山頂標高不過300多公尺,而此處基本上也有一半高,這樣算來,不到200公尺,應該可以吧?

轉進這條比較有挑戰性的路,愈往上走,愈窄。中段以後,更窄。最後,碰到要攀岩、攀樹的階段。爬過五竂尖與皇帝殿,這個岩攀起來雖不輕鬆,幸好祗有兩段,中途喘口氣,十多分鐘還是到了頂。

不過,到了什麼頂?九五峰,還是南港山山頂?沒有指標可以確認(後來再查,網路上先登行者的部落格內,有九五峰的清楚標記)。找到一個地標石柱,上面的石刻也已不清楚,展望四週,視野不佳,很不良的山頂。

回到修整較好的<四獸山歩道>,繼續走,向左走?向右走?在這頂點上,很需要東南西北的方向指標,卻找不到任何資訊,沒有圖可參考,心中不禁罵道:爛!下面做這麼好,為什麼到了最需要的時候,找不到幫手?

選一邊下山,碰到2位年輕人上來,問他們是否是從四獸山上來,回答肯定的。所以選邊是選對了(後來判定,他們可能也不清楚,因為都是四獸山歩道,都在此山中)。

看著歩道地板標石,從山頂的1,750,到1,850,再到2,000,奇怪,之前從象山那走過來,不就2,800多,這樣下去就回原路,基本上是對的,但這是繞了一圈,不是走全程。那麼剛才在山頂山,若選擇另一邊,會走到那兒呢?起點0公尺是那兒?

納悶歸納悶,繼續走。來到<無極皇帝>岩石前,碰到一位赤腳山友,請教他路徑時,才知道<四獸>的緣由。因為這個歩道串起虎豹獅象四山,故名。當中有個地方,形如拇指,則稱拇指山。無極皇帝這處的大岩石,就是拇指山。

跟著他,從旁邊的小徑上到頂端,站在頂端,週遭沒有樹草擋住,視野甚佳。他說,天氣好時,可以看到觀音山及台灣海峽,我相信是的。天氣好時,從七星山頂也可看到鼻頭角與新店烏來那裡的山群。祗是今天天氣不錯,但不夠晴朗,遠方霧濛濛。

他指著一方說:那裡是景美,景色很美;來到木柵,碰到柵欄,要你別再走;如果繼續走,會來到深坑,不小心掉進去,就到了石碇,死定了。有意思!我補充說,再下去,到了平溪,台語是<平平死嗎?>,到再到雙溪,不就是<雙死>或<雙屍>了,彼此笑道:還真會掰!

下了拇指山,對方腳程快,先行離去。我循原路回去,途中看到一座大型觀音像,來時未看到,是因從上方的小丘越過。到了北星寶宮上方與往象山的交叉口,是之前上到稜線步道處,看到路標,往象山不遠,就去象山頂看看囉。

上了個小坡,就到了象山頂,有個平台,二個亭子,看得出不少人在此做運動。面向木柵深坑一帶的逸賢亭,有座廁所,相當現代化,比陽明山的都好。

折回原路,從北星寶宮下山,到天寶聖道宮,稍為細看一下,天寶宮的牆壁很久沒清過,有些荒廢的味道。在二樓的旁邊靠山邊有另一個通道,走進去看看,是個修行的洞,再過去,似有路,又似無路,今天不去探了。從這個叫做<久長山恩主洞>的前面,往象山看去,乍見象山岩壁上有個大神像,把鏡頭拉近看,原來是<無極天王>。

這位天王是何許來頭?而拇指山那而石壁上有4、5尊神像,則是<無極皇帝>,又是何來頭?上網查,還是霧煞煞。

回到車上,天色還早,想再看看其他登山口如何走,驅車走松山路,發現離山愈來愈遠,再折到近山的路,後來依路標找到慈惠宮,進去看看。宮的下方,的確有幾個很大很醒目的字:<四獸山市民森林>。不過,附近的停車場要收費,上面的宮前廣場也有停車管制,所以在宮前迴轉後,離開,另找新登山口。

沿山邊道路,再轉到另一條(後來才知道是福德街221巷),看到奉天宮門樓,繼續往裡走,沿著山路一路往裡開。到這才知道,四獸山應該改名叫萬宮山,因為一路上到處都是什麼、什麼宮的。

地圖上顯示,此路的終點是北星寶宮,因登山下山時都經過,所以沒到終點,就折返。途中,經過瑤池宮,與虎山峰入口可暫時停車處,分別停下來拍照。之後,為避免週五(末)下班塞車症候群,最好早些上高速公路,約16:30pm經過奉天宮前,拍下大門照片,就閃人往基隆路去了。

回來,再仔細查閱地圖與一些先行者寫的文章與拍的照片,甚至台北市政府官方網站,大部分都是介紹景點的多,至於詳盡的登山路線比較少。在親山歩道上拍的登山路線圖,或許是我見過最大的登山路線圖,因面積大,很難記得住細節,也不容易在短時間內看懂,有點可惜。



虎、豹、獅、象與四獸,南港山、拇指山、九五峰,名稱雖不難記,但因範圍其實不算小,對並非常常前去的遊客,還真是有點難搞,難怪上Google Earth貼圖的,也常把位置與地名搞混。的確,像陽明山那樣,要不是去了很多年,很多地點與地名、路徑等,還真搞不清楚。登山爬山,與 local的大街小巷一樣,地與域的熟悉度,其來有自。

當台灣進入老年化時代,銀髮族愈來愈多,愈需要好的運動場所。台灣幾十到幾百公尺高度的山丘,正是適合的場所,且又多到不行;另一方面,隨著旅遊事業愈來愈暢旺,國人做島內旅遊,或外國人與陸客來台自由行,這種地方愈多,愈能吸引人前來,重複前來的次數也會增加。因此,各級政府持續加強景點的設施的同時,把地圖等與旅遊資訊做得更詳細、更清楚一點,也是很重要。

四獸山這次祗走了不到一半,下次有機會再試試另一半了,有了這次實地經驗與已經做過的功課,下次會更有概念與效率了。(End)



相關網站:

台北市親山歩道主題網

http://www.ed.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367c89



南港山登山地圖

http://shisung2.pixnet.net/album/photo/29068697



http://shisung2.pixnet.net/album/set/938295-%E5%8F%B0%E5%8C%97%E5%B8%82%E5%8D%97%E6%B8%AF%E5%B1%B1%E7%B3%BB%E7%99%BB%E5%B1%B1%E5%9C%B0%E5%9C%96(%E4%BB%99%E8%B7%A1%E5%B2%A9%E7%A6%8F%E5%B7%9E%E5%B1%B1%E5%8D%97%E6%B8%AF



四獸山親山與登山圖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071.html

201211 小烏來 三民 滿月圓

20121107

果如其然,11月上旬天氣出奇好;能出遊,不出遊,對不起自己。

選擇滿月圓為出遊目標,主要是去大板根很多次,而且三峽、復興這附近也走了不少地方,最近又做了點功課(除最重要的一件以外),找機會看看,就選今天了。

11點左右,來到滿月圓附近的蚋仔溪,在第一停車場停好車,沿溪邊的木屑歩道向售票口走去,一路挺舒暢。

到了歩道盡頭,轉上柏油路後,才看到告示牌:施工整治 休園。悻悻然回到停車場,這就是上面提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沒搞清楚目標就行動。

幸好,這一帶還有其他地方可去,立即選定從台7乙(就是五寮尖那條)轉台7(北橫),經角板山到小烏來去,那裡不久前炒<天空歩道>景點,可以去看看。

從台7乙出來,知道三民有<蝙蝠洞>與<基國派(基督教長老)教會堂>二個景點,以前經過這裡N次,不是趕路,就是天色已暗,從未去過,今天天氣晴朗,進去看看。

到了路的盡頭,是蝙蝠洞景點大門,因不知到洞口要走多久,取消;轉向附近叉路(非常小的路標,大概不太歡迎像我們這種無聊遊客前去打擾),到了基督教會所,晃了一圈,拍幾張照,如此而己。有什麼嗎?回來上網查,沒太多事蹟,就是<古>一點,連原有的解說牌,也<風化>掉了。舊堂長寬約20*10米(可能高估了),能聚集的人不多,想必古時在半深山裡,也沒太多人可聚。

車過小烏來風景區大門後,就看到觀瀑台在路邊,非假日就地停車,還算方便。下車在路對面向擺攤的原住民女士,買了支高粱香腸,儲備些熱量,順便聊一下週遭情況。

提到幾週前在石碇往來皇帝殿路上,看到過<馬告香腸>招牌,那是什麼碗糕的香腸,什麼是<馬告>?人名,地名,部落名?問過後,答曰:都不是,是胡椒名。她順手拿了一個八方雲集鍋貼店裝醬料的那種密封小塑膠包給我,裡面放了幾顆馬告,說配高粱香腸不錯吃,喔,了。

從觀景台看了週邊景色一遍,不錯,也可以看到瀑布與週邊的舊觀瀑台,還是遠了些。依告示,沿瀑布底歩道下去。Z型一彎一彎地走,很不錯。來到長虹橋,就到了溪邊。再走1分鐘,轉個彎,就到了舊的觀瀑橋、觀瀑台與觀瀑亭。三者都因落石與山崩而棄置、不通了。除了想戲水,拍照,大致不用費周章試著更接近瀑布底部。

瀑布底歩道近末端,有另一條路,路標上稱往龍鳳瀑布與和平吊橋的歩道,也要經過一座橋,走過去後,碰到一個陡階梯,稱做<好漢坡步道>,附近也有一個<弱雞>警示牌。我走了快100階,想想不對,對週遭路線不熟,別亂來,上週在桃源谷碰到的經驗,不想再來一次。轉身,走原路回到原先的觀瀑台。

從觀瀑台到小烏來,轉個S彎而下,就到了。這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夏天到溪邊玩水、烤肉,應該還不錯,修了沿溪凌空步道,有點意思,可惜目前整條歩道與溪邊全都封閉。祗能看,不能走。

依指標來到<天空歩道>入口,因為排隊的人不少,先到附近走走。往裡走到和平吊橋,跟大家一樣,拍照完就了事。好奇一點,走到和平吊橋對面,往龍鳳瀑布一端端,因山崩不通;另一端有路,卻被封死,不得行。前面賣香腸的那位女士告訴我,和平吊橋也是<塞德克.巴萊>電影中的背景之一。

然則,這條橋有點舊了,告示牌上說,最多4個人或300公斤同時在橋上,所以通行或照相,動作最好快一點。

吊橋旁有另一條路,叫<森林歩道>,旅遊團是不用說了,祗有自由行、常登山或想要拍照者,才會走。沿著階梯走一段上坡,接近高點時,有個叉路指標,<好漢坡歩道>,是了,之前要走沒走的,終點在這。

在最高點的小丘上晃一下,有個三角點座標前,放了張牌子:小烏來山370米。由於下面就是瀑布,一路上想找個地點,往下拍天空步道的全景,無奈,祗找到半遮掩的角度。

回到天空歩道售票口,排隊人少很多,買了張票,50元,進去看看。到了步道,上面起碼有15個人站在最前端,拍照的拍照,聊天的聊天,有點霸占最佳位置的味道。

其實,步道上的腳下景觀並不真好,因為強化玻璃會反射與折射光線;要體會的,可能是凌空時,心理因素刺激到身體的化學反應:恐懼與危機意識,萬一…。

看完小烏來,沿義興產業道路走,一路上沒什麼特別東西。想說,是否會有路接到對岸北橫?最後碰到一位住民,說否,須沿原路回小烏來,這才回頭。

網路上看到羅浮與義興這附近有一座跨溪長吊橋,由於天色尚早,驅車到羅浮村去找找看。沒有路標,也沒特別查過,到那也沒問人,亂開一通,最後放棄。寫本文時,才進一步查到,原來就在羅馬公路起點的反方向下去,從去過的人拍的照片看,這座橋幾已荒廢,連橋名都沒了,祗被賣香腸的女士稱做<吊橋>。

回程經過往霞雲坪的霞流道路,開到青龍谷時,剛過16:00pm不久,老婆來電詢問可否接她下班,當然可以啦,這就掉頭。青龍谷還有一點值得拍的味道,拍完就上路去接人了。

經過百吉隧道,看到舊隧道內的日光灯,勾起一探究竟的衝動。以前經過此,也不曾停下過,最近曾有打算找一天來爬爬附近的山。此刻既然經過,離接人還有點時間,臨時起意,在大溪那端迴轉,調頭停在舊隧道口,非例假日沒有什麼車停在此,暫停一下,應該OK。下車去看了看舊隧道,拍幾張照,還有一些隧道的歷史,果然有些收穫。(End)

201211 草嶺古道<拾憶秋芒>到桃源谷

2012.11.2

想去試試草嶺古道有段時間了。日前剛好看到報紙有一項由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海岸暨宜蘭風景管理處合辦的<拾憶秋芒>活動,而且,每年11月初到月中,約有2週美好天氣,適合戶外活動;雖然看起來週六(3日)與週日的天氣會更棒,為避免屆時人多擁擠,提前一天而且提早上路。

送老婆到公司後,約9:30am上國1。在八堵、暖暖接省62快速,從瑞濱下,接台2線,一路順暢。到福隆,約11:00am,在遊客中心停好車後,請教旁邊7-11店員,著名的便當在那?對方說:火車站右手邊第一家。喔?那就去買吧。

這家叫<鄉野>的便當店,占用2個當街的標準店面,買了一個已經配好的便當,60元,沒看內容,付了錢,就上路了,準備到親水公園時享用。

據網路上前輩說,從火車軌道下的涵洞,走虎子山產業道路較近,大約1小時可達望遠坑親水公園;較正式的路徑,是沿台2線往貢寮方向,碰到加油站左轉,經福德祠與望遠坑橋,再到親水公園,當然這條路徑較遠,且活動期間(11/1~11/11)從車站到公園,有接駁車,方便遊客往返。

既然選擇走<捷徑>,沿途有機會就拍一些照片吧,如果有興趣,可以看部落格相簿內,依時間記錄的本路線狀況(因為相機時間管理軟體,與雅虎部落格上傳順序編排關係,照片編號與時間順序相反,有些照片的順序也亂掉)。基本上不會難走,除了最後一段較接近原始山路狀態,大約要走上10到15分鐘,其餘都算很好走。

在這條路徑最後一段下坡時,碰到一對父母與其兒子。由於兒子的身體協調能力有缺陷,走山路的下坡,必須一歩歩來,可謂勇氣可嘉,精神可佩。

到親水公園前,柏油路旁,有間綠色歐式照型屋頂的小屋,遠看以為是民宅,近看才知是公廁,挺有創意。廁所旁邊有條路,便是通往親水公園草坪的小路。

到了公園草坪上的觀景亭,看看時間,剛好走了1小時,正是用餐時間。打開便當,看看裡面,挺豐富的。吃完後,意猶未盡,有點後悔,當時應買2個的,這樣等會兒走起來,更有勁。

這時,亭子裡還有一隊1男2女年輕人,聽他們談話的內容,大概是公司同事。心想,如果是例假日,這個亭子一定找不到地方坐。不過,放眼看去,外邊草坪也不錯,這個季節,即使中午時分也不熱,挺適合野餐的。

用完餐,沿公園石板路走,有二個小荷花池,裡面荷花開的不多,卻是黃色的,少見。接下去,沒走幾歩,乍見一條黑尾巴,不急不徐地沒入河邊草叢中。算起來,這次是第三次看到這種蛇<尾巴>,沒看過全身或頭,估計身長逾1米,前二次是在陽明山擎天崗,與南崁溪自行車歩道。台灣南蛇嗎?不知。

在公園旁,有活動人員提供拼圖,說是拼滿4張,可以兌換紀念品。取了第一張,應該是左上角的,繼續前行,看到古道入口的標誌,正式開始今天的主要活動:草嶺古道,拾憶秋芒。

古道基本上很好走,至少到埡口觀景台這前半段。從公園入口,到野餐區,大致都在樹蔭下走;要快到<虎>字碑前不前,才看得到較多芒草,但季節關係,今天看到的量少得可憐。

上到埡口,往來時路看貢寮那方向的東海;往大里這方面看,就是太平洋囉。從地圖上看,附近有座山叫<福隆山(或草嶺山?)>,高度在430到470米,因此判斷埡口高度大概在350米左右。儘管高度不高,但下到大里的直線距離短,所以下山的路會很陡,下山的柏油路也沿山而建,彎彎曲曲在所難免。

看看到埡口時間,大約是13:35pm,也就是說,從古道入口到此,耗時約1小時。主要是中途幾乎沒什麼休息。接下去,是到大里?還是去看看桃源谷?往桃源谷的路,就在觀景亭旁。桃源谷有什麼?草原,牛隻,風景,還有呢?沒去過,僅看前輩拍的照片,沒親身經歷,還是霧煞煞。

由於時間還早,想說到那裡應該不用太久,心一橫,決定前往。還沒上路,一連串階梯就擺在眼前,13:45pm來到<入口>,有樹枝做成的柵欄,門口立有一張告示牌,大意是全程5公里,不行就別勉強。

往上攻,大約370階,到了埡口上來的第一個亭子,拍了二張照片,喘口氣,繼續前行上攻。大概在710階左右,來到一個平台(編號92),可以俯看附近山海城村,可惜天色不再明亮,遠方變得有些模糊,比較照片編號91與90就清楚了。這時,才14:05pm。

接下去,山嵐開始加重,照著石板石階走,霧氣愈來愈重,前方與四週風景或長相,幾乎完全看不到,加上往來幾無旅人,會不會可怕?<大白天>的,還好吧?而且是走在山陵線上,週遭基本上是草原與矮樹居多,所以,應該往好處想:在做神仙的啦!(不過,神仙才得小心,別踩到牛糞。)

在濃霧中,也沒什麼好想的,到了灣坑頭山(或灣頭坑山?),有個三角點石碑,大概是這段到桃源谷路途中的最高點(616米)。接下去,想說是否要下山了?錯了。

在這個地圖上稱做大牛埔的地方,石梯路沿著山稜線,下了再上,上了再下,行行復行行,過了一崗又一崗。一直到15:40pm左右才到此段(埡口到桃源谷)第五個亭子(六角形),這裡,是桃源谷/古道/石觀音寺三路交叉點。

路標上說,到桃源谷還要0.2Km,在附近另一個崗上,想說,時間真的不早,但目標祗有200米,不去看,有點可惜。登上山頭,因山嵐仍重,什麼都看不到;六角亭也是。

(寫本文時,再上Google Earth看看別人在天氣好時拍的情形,喔,差很大:天氣好時,從六角亭看龜山島,近似咫尺,而且桃源谷的草原,其實還蠻廣闊的,不像我這次祇拍到草地而無草原,而當時能目視到的範圍,也祗有像饅頭那樣的頂部。下次有機會再來看看。)

到六角亭前途中某處,感覺有些奇特,趕緊拍張照片看看。編號40這張,有2種錯覺:龜山島看似一塊雲;判定是島後,會覺得它怎麼會懸在半空中?

大約16:00pm,天色實在愈來愈弱,務必要下山了,走那條好呢?最近的路,顯然是石觀音寺這條了。若從大溪那裡下,似乎很遠且不知道如何去,有沒車呢?雖然有警示牌告知石觀音寺這條線,遭逢大雨或颱風,會有塌崩情形,但最近既無颱風也無大雨,應該沒問題吧?趁天黑前快下山,而且看起來,下方不遠處有座建築,那裡應該就是石觀音寺了吧?

當機立斷,即刻下山。這段路,走了才知不怎麼好走。大概是山陰之處,抑或是山嵐關係,也可能是人氣不足,台階有青苔,有些溼滑,走起來要特別謹慎,以防摔倒,萬一受傷,真是要命。

一路戒慎恐懼,小心翼翼靠著登山杖(還要插在二個石塊中的細縫裡),才能預防溜滑。由5、600公尺高度急下,坡陡是很正常的。一路急陡坡,來到一處直直高角度的階梯(編號17到19),算了算,一共128階,把它取個名叫好漢坡吧,很多地方不都是有這種好漢坡嗎?

離開好漢坡沒多久,就是石觀音寺。所謂的寺,其實規模小很多,僅比市區常見的什麼堂,大一二倍而己。為何叫石觀音寺,裡面有石觀音像嗎?由於時間關係,經過時,急匆匆拍了張外觀,沒時間細究。通過寺旁的階梯,出了寺的<大門>(不怎麼像門),碰到一位可能是在此修行的女人,才剛打完手機,就提醒我,要快點下山,因為最多再過半小時,天色就會完全變黑。我謝過她。

下山雖然很快,但路況不熟,是急不得的。才告訴自己沒多久,就開始傻眼:剛才那段路已經夠陡了,怎麼接下來的更陡,而且石板階有裂縫、破裂情況,階與階間高低落差不小,石板長寬都短,上山還可以,下山太急會出狀況的。

沒多久,碰到路基塌方處,要靠拉著繩索(編號8到10),才能安全走過。接下去,還有好幾處都是近70度的陡坡,比較前面的好漢坡,難度更高。

因為在山坳裡,天色暗的更快。17:00pm下到一處轉彎,碰到小溪,居然沒石板階了,此處暗的很,石板階大概是被落石打壞了,必須跨過小岩石與溪水,才接得到另一段石板階(編號7)。

這時,背包也來湊熱鬧,一下子拉鍊大開,裡面衣物、水壼、雨傘全掉出來,散落在地。整理好後,左手拿雨傘,右手拿登山杖,雙手一前一後輪流撐著地面,開始一路半跑半走地走。

幸好,從此處起,地已不滑,坡度也變得較平緩,除了小心不要誤踩騰空之處(這段路都沒有),或者什麼爬虫類的,大致就沒問題。20分鐘後,聽到台2線上砂石車轟然而過的聲音,偶而也看得到海岸,心裡安心多了。2分多鐘後,從一處磚式民宅旁穿出,看到石觀音寺外部朝拜大門,哇,終於回到文明世界!

接下來,是如何回到福隆取車的問題。先在台2線路邊把溼衣服換掉,保暖,再來想辦法Hitch-Hike。向大里方向走,幾輛私家車與小貨車經過,沒人理我;沒多久,來了一輛公車,上車後,司機問我去那?先是福隆,後說大里,司機不太爽說,都一樣車錢,選一個。既然如此,直達福隆的說。環顧車內,居然就我這一個乘客,爽嗎?專車呢?還好吧,這個時間,這條路。

沒多久,車外落雨,老婆問候電話打來,確定小弟安全無羔。10多分鐘後,一路上全車僅有的1位乘客,就在福隆下了。去火車站前看看便當店還有貨沒有,有的話,帶二個回去給老婆嚐嚐。18:30pm,店未關,但打烊了,悻悻然回家。從台2到台62,再到國1,回到南崁,里程數近90Km,約90分鐘。

一天下來,開車前後3小時,走路爬山約6小時,全身筋骨痠痛,沒湯可泡,回家後以泡熱水DIY的說。(End)

201210 三峽五竂尖山 (II) 龍山巖線

20121025

二週前走了一趟,祗走了一半,今天天氣很好,早一點點出發,試試其它路線。

中午,到了往玉觀音那條登山線的路口,沒進去;索性就走台7乙,沒走過,從龍山巖那去試試看。

上龍山巖,開車不難,雖然有點陡峭,台灣很多山不都是這樣?一路開到底,幾乎到了山頂,才抵達龍山巖。把車停好,上到巖頂,大致可以體會這巖有過一點風光時期,但是目前有一點點欠缺人氣。

依<不完整>指標,從巖的右側進入山區,一開始就有點荒涼的感覺:似乎很久沒修茸了。接下來,路途中的荒蕪感就愈來愈強,雖然還認得出路來,因為大部分都受到樹木遮住,沿途有少數地方,要稍為仔細認,才找得出路。

由於多處樹蔭之下,蚊蟲難免,還因欠缺人氣才出現的蜘蛛網,以及雜草已經掩蓋若干路徑,一個人走,還真有點毛毛的感覺,還好是下午1到2點多,陽氣仍旺。在見過一條小蛇與草叢裡可能是小山雞造成的雜音,毛毛的感覺更強烈。

走了1個小時,有個明顯的矛盾出現了:待會要不要再走回頭路?要的話,及早回頭,今天就半途而廢;不要的話,從另一端出口,車子停在龍山巖前,應該不會怎樣;但是如何再上山?這有點讓人困惑。先不管,到了五寮尖頂再說吧。

好不容易來到竹腳窯尖(為何用此名?),已走了差不多1小時40分,總算把這段較欠人氣的路告一段落(不過,上次走位置456那條,情況也差不多,但還是比這條多點人氣)。

接下去,到杉木坪,再到五寮尖頂,大致上都很順,很快。經過一段大概要攀5段繩索的上坡後,就到了五竂尖頂。此處又叫湊合山,又叫龍鳳山,海拔一說645米,一說639米,隨便啦。(在尖頂拍了360度的照片,請見部落格相簿。)

在尖頂拍照,把鏡頭拉近,才發覺,此處與三峽溪成一直線,下次要認,應該不難了。(下面有幾張照片因為軟體關係,需要轉90度才和道怎麼回事。)

下尖峰,要踩繩梯而下,30多階,一階近40公分,垂直高度超過10米。到了尖底,才看到另一個攀爬方式:更早是用鋼筋條打進岩石,再攀繩而上。

對於回程,這時已做另一打算:到山底,找輛計程車,看能不能花些錢上龍山巖去取車,不然到龍山巖路下腳下,再走上去,應該也OK吧?真的不打算走回頭路,天色也逐漸不再那麼明亮,趕緊下山最重要。

走<龍山脈前路>這條下山,路況不錯,沒有那麼陡,而且路較乾且寬,明顯地可以看出經常有人走。之前,登山圖上畫有箭頭指標,祗有這條路,還有<左去右回>字樣,看上去彎彎曲曲不好走,又長,一時間會認為很難走。等走過其他路線,才明白這條路應該是最多人走的一條,例假日人多時,可能就有必要採取像游泳池的長泳水道一樣:<右去左回>,以順暢交通。

從<龍山脈前路>出來,到了產業道路,碰到一小間佛堂,佛堂前供奉的是一尊石頭,像什麼?自己看照片去猜吧;再下去,就看到玉觀音<寺>了,裡面確實有幾座觀音,材質也像是玉,也有可能是大理石,沒進去細究,要趕著下山,到了位置1附近,看到有條叉路,想說走產業道路要繞來繞去,抄小路快些。

抄小路是快不少,但小路通常都不好走。這條路有些地方碰到有細沙的斜坡,容易會滑,幸好有登山杖可撐,而且要非常小心,不然就會屁股坐到地上去。

小徑通常也缺路標,就這樣沿著小徑走,最後出來時,看到一片竹林,接著是一間白色小木屋,到了另一條產業道路(三十閔漥溪那條),然後就看到濟公廟(圖上稱土地公廟),到了台7乙大埔路了。

這時,時間約16:15pm,不知道有沒有公車,可以從此處開往三民,如果有,可以坐到龍山巖產業道路入口那,到時用走的上去,或找車上去,會方便多了。

在玉里商店前,看到公車站牌,平日一天祗有3班,最後一班是下午16:20pm,車快來了?還是已經走了?剛好玉里商店的老板娘出來,向她打探一下,她說可能要17:00左右才會來。喔?要不要等呢?

天色暗得很快,想想一邊往三民方向走,一邊沿途Hitch-Hike吧。沒多久,一輛送貨的小貨車停下來,談了一下,他載我到前面不遠處,往三民與插角/大板根那裡的叉口,在那兒下了,各奔東西。

從那裡,再用比大拇指的方式試圖Hitch-Hike,十分鐘內,有3輛私家轎車經過,沒有人願意停。繼續走,心想,剛才那位貨車的駕駛,人還不錯,會不會等一下再回頭,到這晃一下?有,最好;沒有,就繼續走,如果有機車,計程車,公車…,祗要有機會,就行。

還真的沒過多久,就看到那輛小貨車來了,駕駛說他沒走過這條,想試試看,我趁機約他,好人做到底:送我上龍山巖,我補他油錢。他好心說,可以上去看看,但不用油錢。就這樣,上了他的貨車副駕駛座,往龍山巖去。

花了快10分鐘,總算來到龍山巖,跟他看了個夕照山景,塞給他500元,表示十分感激。他先是萬般不肯,後來硬抝給他,才收下。

下山時,順便把里程表調一下,算算距離,哇,快4公里,以這樣的距離與陡坡的斜度,從山腳下走上來,不說體力,起碼也要1.5到2小時。從龍山巖下來時快17:00pm,如果不是這位好心人送我上來,後果不僅是要摸黑上山,可能回到家還會腰彎腿斷了。

從三民出去,接台7線往大溪,上3號,接2號再轉1號高速路,回到南崁,已是華燈萬盞的18:30pm了。

龍山巖五寮尖這段登山路,走過之後,不會有<再去一次>的想法,特別是隻身前往。(End)

201210 新北市石碇 皇帝殿

20121018

爬完三峽五寮尖,想試試皇帝殿,看看是否像曾經去過的人所說,那樣可怕。

其實,快40年前,參加大學系裡辦的活動,有一次就是到皇帝殿;那次如何去?如何下來?記憶所剩無幾。僅記得,走在岩稜上,的確很可怕,那時沒有護欄,大夥是手牽手走過,依稀記得,還有一段是坐著爬過的;最後一幕是從岩稜上,用坐姿滑下,有點像從飛機的充氣逃生墊一樣,當時,天空還下著一點毛毛雨,大家屁股上都留有一些泥巴。

最近體力不錯,走了五寮尖,很想<懷舊>一下。上網看了別人最近寫的相關資訊與照片,似乎並不太可怕。所以上午10點多,趁著天氣涼爽,收拾一點簡單的東西,就驅車前往石碇。

非例假日,從南崁上1高,接18標,在汐止接2高,再接5高,到石碇市區約莫45分鐘,很順。找了一家便當店,打個便當。沿106乙很快就看到一個牌樓,車子轉進去停車場,才停好車,拍了一張照,奇怪,是西峰登山入口,又是湳窟山登山入口,究竟是?稍為向四週看了一下,沒能立刻找到登山入口;在附近登山路線圖上查看,如果走這條,回程時,必須走原路,才能回到停車場;不似網路上所說,有個圓形的路徑,當下再上車,沿106乙再往裡開。

來到一個廟口,車靠邊停,喔,是<玉旨堂>(原來,此處叫做小粗坑),從這進去應該沒錯,拍了張玉旨堂的照片,進去囉。

不到1km吧,有個T字路口,有二三座涼亭。看看路標,往左是到<皇帝殿東西峰登山口>,挺讓人困擾:究竟是東峰?還是西峰?

為免攜帶便當上山,先在涼亭內把便當解決。接著開車上山。不清楚究竟要開多久,上去又下來,選在新北市環保資源回收停車場停車(回程,才發現從此處就可以遠眺岩稜,而從岩稜上,也可以看到這停車場與附近的U字形或髮夾彎),用走的上山。

到了東峰入口,也管不了西峰入口在那兒,就上山了。看看時間,剛好正午,如果全程4小時,下山也OK,不會太暗。

接下去,就是依沿途的指標走了。如果各位有興趣,依照片順序看完,大致就等於爬過一次。當然,不會累,但也不會有身歷其境的驚異感。

有些路標會讓人小小困擾。從岩稜下來,有個叉口,一是往左往下到天王廟,回到<西峰入口>;一是往右走平,到<西峰>,再到湳窟山登山入口。要不是來之前看到某篇文章寫到,在此處錯過了西峰之憾,我也不會仔細看。原來,在2個<往湳窟登山口>的指標上,其中一個,有心人用小字寫上<往西峰,來回約30分鐘>子樣,既然不遠,當然值得前往一探。

上下西峰,一定要爬3個白花花的不鏽鋼索梯,垂直的,總梯數超過100,抓牢的話,安全無虞,但要注意,別夾到手指(鋼條與岩石間)。

岩稜固然驚險,如今都有護欄或手扶繩,祗要不是太大意或是太頑皮,安全上的顧慮還好。

網路上文章,有人稱此處是把妹殿,帶著女生來,握小手的機會握不完;後來在石碇豆腐店前,與當地一位老者(確實年紀不知,看起來身體有點虛)聊天,話說幾十年前,約女孩子吃飯看電影,想牽個小手都不一定牽得到;到皇帝殿一遊,哈,不用開口,更多地方都能卡到油吧?

不過,現在安全措施多了,女孩也聰明、開放多了,要不要上皇帝殿,大概純看雙方體力與彼此興趣了(做低頭族就很忙了,而且不用體力),不是嗎?

爬完山,到石碇市區晃晃,非週休的日子,能有幾十個遊客,老者說,不錯了。畢竟,這段秋高氣爽的天氣好,溫度適中,有些陽光,在<石碇之心>廣場,喝上一杯咖啡,千金難買。(End)

201210 三峽五寮尖山與大溪月眉韭菜花

20121009

看到報紙,大溪一帶有韭菜開花的報導;逛Google Earth找種韭菜地點時,看到三峽一帶有人上傳五寮尖山的照片,因為曾經到大板根泡湯十多次,都不曾聽聞過,有點好奇。上網查了一下相關資料,<好像>很好玩。

想說早去早回。中午12點多一點出門,在附近快餐店,打了個便當,就往三峽跑。到了7乙,走到濟公廟,有登山牌就轉進去。到了最後,有個高牆聳立的停車場,旁邊似乎有個廟。在停車場吃完便當,心想,好像沒看到什麼登山客,決定換到較熱門的登山口—玉里商店那的入口。

果然,玉里商店旁的<停車場>,有1、2輛小轎車停駐。商店左邊有個指標說是入口,而登山的階梯就在招牌後,雖不十分顯眼,卻也不完全隱蔽。二話不說,開始登山。

不過就是階梯,1,2,3…,情況很順,到了140階,喔,要<攀岩>了。心想,攀就攀囉,了不起啊?

之後,苦頭陸續出現,三不五時就要攀繩而上,挺傷體力的。趁著拍照時,調整一下呼吸與休息,大致上都過得去,就算稍為有點喘,也不明顯。

數到840階,到一處木板凳休息處,看看時間,連走帶攀爬,快1小時了。心想,還要走多久,才看得到別人拍的稜線呢?繼續走吧。

愈走愈難走。事後再仔細看登山圖,從位置4開始的這段路,到位置6這段,叫做<雞冠山>。顧名思義,就是起起伏伏的,不好走,就算有石壁腳路,也還是常<連攀帶爬>。本來還很有興趣拍拍<峭壁>與山谷的,實在是有事沒事地,就要雙手併用<攀岩>,因為單手恐怕力道不夠,且危險。

攻上稜線,正準備稍事休息,享受一下<攻頂>的樂趣。不到幾秒鐘,往另一個方向看,喔,更長的稜線在那頭。怎麼過去?要不要過去?下山的路以及天何時黑,時間夠嗎?一連串問題,沒有解答,連一個可以問的登山客都沒碰到,就一個人,連討論的對象都沒。

硬著頭皮走,一點都不輕鬆,老是想著:該不該回頭?還是繼續?看起來繼續走,還是不輕鬆,不過應該也不致於難到走不完吧?

翻<山>越<嶺>,上上下下,來到位置6這個交叉點,鞍部。如果再走到位置7,甚到位置8的<真正>五寮尖,可能還要1.5到2小時,時間上或許可以,體力上則無法預測,畢竟我不是年輕、勇健的登山者;決定就此打住,往山下走。

還有,攀岩的照片,此時已拍到不想再拍,也忘記有多少處需要抓著繩索往上爬、往下爬了。

下山的路,照圖說,是沿著<三十閔漥溪>溪谷往下走。的確也是。由於樹林茂密,加上登山客其實沒那麼多,大石塊上,常有青苔,走起來還是要小心一點,以免受傷。

下山很快,到了一處小木橋,就看到柏油路,終於<回到人間>。沿著柏油路往下,經過<穎川堂>與幾戶農家,右邊出現一個小路標:<往玉里商店>。從雜草中走?的確,畢竟不完全是雜草,其中有石塊舖著,照著走就行。(不過,離民宅不到50米處,小路旁某處有根鏽掉的鐵軌砦,混在草中直立著,行經時,要注意,不然被它傷到可不好了!)

這條小路的出入口,的確是玉里商店,不過是在店旁無人居住的磚房旁,沒有標誌,有經驗的人才知道。其實,從這裡走,直接上位置6鞍部,比較好走,而且近的多。

這次沒能攻上真正的<尖>(位置8),也祗能說走了約40%的山路,沒見識到所謂的<峭壁雄風>垂直攀爬,就已經很累,但走過一趟,也上了另一段稜線,不算白來,下次有機會再續緣吧。

想要多瞭解此處登山情況的人,可直接上Google蒐尋,或點擊下列網址。這些<前輩>,有更詳細的介紹:

A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334.html

B http://travel.mtaipei.tw/index_m.php?ptype=map_main&id=567http://travel.mtaipei.tw/index_m.php?ptype=map_main&id=567

C http://blog.udn.com/fullwin1/3259859

D http://tw.myblog.yahoo.com/pengjy@kimo.com/article?mid=6724&prev=7065&l=f&fid=5

回程時,天色漸暗,沿著台3線,往大溪方向走。快到大溪鎮時,路旁有條小徑,路標寫著<月眉觀光休閒農場>。開過頭,再繞回來,下到底,便見到一片韭菜田,韭菜的確開著花,白色的,到田裡拍照時,可以聞到韭菜的香味。當然聞一下很好,聞久了,就不知道了。

開車在農場繞了幾分鐘,從武嶺橋旁的出口,轉上橋,回南崁。到了家裡,腰酸腿酸是難免的,泡個熱水紓緩一下。(End)

201205 冷水坑到絹絲瀑布 不錯走

20120524

下午提早出發,計畫走上週沒走的絹絲瀑布;再去和朋友會合上夢幻湖與七星東峰。

到過擎天崗至少10次;但從冷水坑走菁山吊橋,再上擎天崗,上週是第一次,而且是一個人走;既然往絹絲瀑布有一半是重覆的,這次就來走走看。

從Google Earth前人上傳的照片,看不出所以然;還是親自走一趟最實在。上週到了擎天崗與絹絲的<叉口>,從那到瀑布0.9公里,估量時間,從冷水坑停車場到瀑布全程約2.1公里,往返要60到70分鐘。來得及,走唄。

從<叉口>一路下坡,並不陡。因在山谷間,樹蔭茂密,夏天走起來不僅陰涼,且空氣好,芬多精又多。祗有到最後一段,離瀑布區不到300公尺處,有一段階梯,算算不到170階,下去後不到100公尺,就到了瀑布區。

瀑布不算大,不過滲有溫泉的水,並不那麼碧綠,要如何形容?還是以照片呈現,一方面不失真,二則偷懶,不用傷腦筋去描述。

當然,上瀑布還有其他路可到,這似乎是陽明山這一帶的特色:路通常不祗一條。冷水坑與擎天崗可看景點較多,從<叉口>過來,走這段路的遊客比較多,一路上來回也的確如此。這段路由北而南、先下再上;路的另一半,大概就留給在地人與探險家去走了。

走完這段路的感覺是:很不錯,老少皆宜。路程不長,高低起伏變化不大;停車方便,全不收費;景色不單調,有變化;時間不長,慢慢走、輕鬆走,聊聊天,消磨一個半天,很愉快。

建議住在北台灣的人,如果平日有空,不妨來此走走;至於陽明山花季或海芋季,如有避開仰德大道,從其他路上來,應該都會很順的。如果體力不是太差的,可再挑戰一下上夢幻湖。從冷水坑停車場到夢幻湖與七星公園,大約500階,不用趕的話,大概都行。完了後,還可以在附近的池子,免費泡個腳,溫泉的,去除疲勞。(E)

<從冷水坑 往擎天崗與絹絲步道上>

<從叉口 往絹絲瀑布的步道>

<到瀑布前的階梯>

<絹絲瀑布 1>

<絹絲瀑布 2>

<絹絲瀑布的橋與遊客>

<絹絲瀑布的水>

<流過橋下的瀑布水 有硫磺的色與味>



絹絲瀑布2:菁山路進出

20120925

這天下午提早出發,和朋友從新園街與菁山路(還不到菁山自然中心)交會處的絹絲瀑布入口,前往絹絲瀑布,全長1.1公里。前次從冷水坑往返絹絲瀑布,這次打算到瀑布後,走擎天崗,經過冷水坑,再回到菁山路絹絲瀑布入口處取車。



菁山路是從仰德大道--格致路華崗前,到冷水坑的擎天崗收費亭的一條山路。



這條路不像另一段冷水坑到瀑布的路那樣好走;這段,有些舖有石階,有些則無;儘管如此,還不算難走,不過碰到雨季,沒有舖石階的路段,走起來就會辛苦一點。



這段路的景色並不特出,也不若另一段長,不過,林木茂盛,夏天走起來,肯定是挺清涼的。



從瀑布到擎天崗草原,走戰備道到冷水坑菁山吊橋,上了菁山路,走回停車處,共6公里多,大約2小時走完。 (End)

201205 七星山三條登頂路比較

20120515



約好下午碰面爬山,中午一過提早出門,2時不到即抵夢幻湖停車場附近,在菁山吊橋附近冷水坑停車場停好車,去探訪<牛奶湖>。

照指示,不到2分鐘就到了,看了說明,喔,來過、拍照,OK了。

往菁山吊橋方向走。步道旁的樹,看起來不錯,值得拍。到吊橋也不要3分鐘。過去後的一個小上坡,有座涼亭,在冷水坑往擎天崗那條路(中湖戰備道)旁,此時回頭往吊橋方向看七星山區,視野很寬闊。

折回吊橋旁,路標指示步道可接擎天崗。擎天崗去過不下十次,這條歩道沒走過。估算距離與所需間,應趕得上約定碰面時間,決定走上一次。

從菁山吊橋旁入口沿指標走,來到往擎天崗與絹絲瀑布叉口。到返涓絲瀑布雖不遠,由於時間關係,這次暫免,先探擎天崗。上到擎天崗草原區,拍張相片折返,轉由另一條往擎天崗遊客服務中心的步道前行。到遊客中心,再沿戰備道走。這條路,是第一次用<走>的,不算長,大槪10多分鐘就到了前面談到的菁山吊橋附近的涼亭。

3:45左右,和朋友開始登夢幻湖。經過教育電台電波發送塔,到七星公園,4:20左右,到苗圃登山線與七星公園叉路口,以前到這就折返了。今天,決定上攻,從這挑戰挑戰七星山頂。走完這趟,登七星主峰的3條主要路線,才算通通走過。

衡著這股勁,往上走。朋友以前走過,提醒往上一路都很陡,沒有什麼平坦處可休息,這次他陪我爬了300多階,兩人都有點上氣不接下氣。由於已經4點多了,他決定回頭,我則想試試看。鑑於天色與路況,我告訴他,我打算由東峰那下去,大家在停車場見。

就個人講,從這到700多階最辛苦,當中稍為休息2、3次,每次不到1分鐘。再下去,慢慢爬,大致就沒那麼累了。到了主峰與東峰叉路,大約1,000階。體力還夠,由那到主峰不遠,再爬200多階,終於到頂。看看時間,5:06,雖然天色未暗,也不像晴天那樣明亮。

試圖打手機給朋友,準備下山;山頂沒訊號。往下走,到了主峰與東峰叉口,往東峰去,還要再上坡,估計爬了150階,上了東峰,才一路往下。

5:39來到夢幻湖旁,再次打手機向朋友報平安,手機通了。過10分多鐘,大家在停車場碰面,接著就去泡湯兼洗澡,吃晚餐去了。

經過這次登七星頂峰,2年來總算把3條主要登頂路走過一遍。可以做個比較,就從六個重點說吧:1,從台北到登山口距離;2,停車方便性與收費狀況;3,階梯長短;4,階梯陡峭程度;5,階梯的路況;6,沿線風景。

A:苗圃登山口:1,最近;2,停車方便(花季除外),但計時收費;3,階梯數分三段,第一段到七星公園叉口,約1,400階,第二段,從叉口往主峰與東峰交叉口,約1,000階,第三段,從主東峰交叉口到主峰( L. 1,120M)約240階,到東峰( L. 1,107M)約150階;4,到七星公園叉口前,有段路陡,過了叉口,則是愈到後面愈陡;5,第二段前半段階梯因都在樹蔭下,有蚊虫,比較溼滑,寬度較窄、較陡,適合上行,下行則要小心;6,可觀賞風景處少,適合鍛錬體力者。

B:冷水坑或夢幻湖登山口:1,距台北最遠;2,停車基本上方便,3處停車場都不收費;3,分三段,第一段從夢幻湖( L. 800M)停車場到夢幻湖( L. 880M)約360階。第二段從教育電台電波塔旁( L. 890M)到東峰( L. 1,107M),約1,200階,第三段東峰到主峰,先下150階再上240階。4,陡峭度,在第二段最後稍為陡一點,基本上都很好走,而且從夢幻湖到電波塔有段路相對平坦,可以輕鬆逛。5,祗要天氣不是太差太溼,階梯狀況都很好;6,風景相當好,到七星公園距離也最近。

C:小油坑登山口:1,距台北較遠;2,停車基本方便,按次計費,不貴;3,從停車場登山口( L. 880M)到主峰,約1,200階;4,途中有陡峭處,但都不長;5,除了小油坑正上方冒氣的那一段,碰到雨天較不好走,其他路況都還行;6,風景較有特色、變化較多。

評估過3條路線後,建議是:郊遊型的或全家多人出遊的話,從冷水坑或夢幻湖那條,不用登頂,到七星公園很方便很簡單,不難走。好奇型的,可選擇走小油坑這條,體力稍好的,也可以挑戰,很值得;苗圃這條,樹蔭最多,路線最長(到主峰2.4公里),比較適合鍛錬體力的人,尤其是第二段路,挑戰性高。



<冷水坑 牛奶湖>

<冷水坑菁山吊橋>

<苗圃線 第二段 典型階梯長像>

<從主峰往東峰看 山路要先下再上>

<小油坑登七星山頂步道一景>

<從七星東峰看夢幻湖>

<從冷水坑線下看中湖戰備道與泡腳區停車場>

<苗圃線 剛開始處 很和靄可親>

<小油坑線 快到終點之前 有段竹林路>(End)

201205 小坪頂 萬通台北、天元宮與于右任墓

20120508

1年多來,每次去陽明山,10次有8次會走社子到投的洲美快速道路。在快速道路上往向天山與小坪頂那看去,明顯可以看到一棟建築,拔地而起,十分明顯,而且愈蓋愈高。因為沒去過小坪頂那一帶,不知道是在蓋什麼。

總以為淡水、三芝到石門那一帶的山上,像北海福座、龍巖集團、金寶山等,還有觀音山下的一些墓區,蓋有很多著名的大墓地與巨大的納骨塔,心想,那兒是否也在建一座規模更大的納骨塔?

一直很好奇,一直沒機會上去看看。3月間看新聞說北投復興三路有條櫻花巷,櫻花盛開中。開車到那,路不熟,沒找到;後來又有天元宮櫻花盛開,道路塞爆的新聞上電視,沒打算去湊熱鬧。所以拖了下去,再找機會去看看所謂的<北新莊>一帶。

8號這天,下午跟朋友約好,下午3:30到七星山下的夢幻湖停車場碰面。看天氣還不錯,中午不到1點就出發,想說先小爬一段七星東峰。到了洲美快速道路上,免不了又看見那座大樓,愈蓋愈高,心想,至少有40到50層高吧?誰會在那蓋那麼高的樓?不怕地震與颱風嗎?冬天淡水河的風,受得了嗎?

心中算計著,如果上小坪頂,走到百拉卡公路,再從陽金公路到夢幻湖停車場,時間上應該差不多。打定主意後,從北投的稻香路上去,沿途如碰到好的景色,還是可以停車拍張照。

到了<海誓山盟>社區大門指標,左邊就有一條到另一個別墅型社區道路,門口沒有大型大門,祗在右側的一座門牆上,看到幾個不算大的字:<環遊郡>。小坪頂路上與這個社區進出的車輛非常少,從路邊往裡看,似乎不少屋子都沒有人住,有點奇怪。

接著,看到<大景大院>還有<萬通台北2011>等房地產開發案的布招。走沒多久,看到萬通台北2011的大門,因為工程還在進行中,大門沒設防,門口還有觀迎參觀的字樣,就老實不客氣的開進去逛逛。喔,裡面還有二到三個其他開發案,都在這個叫做<底崛>的山頭上。

本以為萬通指的是台灣的萬通銀行,不過有點疑惑的是:銀行搞開發案,好像怪怪的。

本來,從洲美看,這棟建築似乎是圓型的, 近看才知是楕圓型的。工地上的施工計畫透露,這樓要蓋38層,從已蓋好的樓層數看,最上層的鷹架,已掛出37的標誌,看來結構體應該是接近完成階段了。

開車在附近看一下,這裡似乎是有錢人來住的:景觀與隱私,表面上都具備。不過,進住的人氣似乎不足,房價貴嗎?很少關心房屋與別墅行情,所以不敢講,那麼,究竟怎麼回事?

後來對爬山的朋友提起,住台北、會關心房市與房價的他們說,一,萬通台北2011案的開發商是中國大陸有名的房地產開發商萬通國際開發,不是台灣的萬通銀行;二,小坪頂這裡,過去的開發案都很慘,曾經套牢八家建商,後來被人取了個諧名<八掛山>;三,這裡離北投與淡水都有一段距離,重點還是道路較窄,往來不見得方便。經過此處,所言不差。

上網查了一下,還真如此。<萬通台此2011>這個開發案子,是大陸開發商在台的第一個開發案,但此案似乎不被同業看好。相關資料請查萬通台此2011。

接下來,經過碧湖附近的三叉口,往三芝方向走,到北新路往三段走,沒多久看到天元宮,將車停在停車場,進去瞧瞧。有什麼特別嗎?不知道。連後面的天壇在內,前後沒逛多久,櫻花沒了,平日人潮也少,拍了幾張照片,就離開了。

從北新路轉到百拉卡往大屯自然公園走,因為一年多前才走過反方向,路不算陌生。沒多久,到了于右任墓,前次經過這時,沒有留意,經過之後也沒打算回頭。這次心裡有準備,在附近找了個空間停車(沒有停車場),上去看看。

這個墓,沿著山壁建,相當陡峭,一開始就要爬梯,到了上面,才看得到墓;下來時,稍為算了算,大約130幾階。曾經貴為監察院長,葬身處風景算是還不錯,不過要爬好層樓高,附近又不好停車,難怪,從墓前留下來的香的枝數量看,來上香致敬的人不多。

看完于右任墓後,從二子坪到陽金公路,以前常走,沒什麼特別要逗留的,祗在經過竹子湖上方的觀景台旁,趁著天氣好,海芋田裡還有海芋,從上往下拍了二張,就趕去與朋友會合了。

<從百拉卡觀景台 看下方竹子湖海竽田 與 遠方紗帽山與更遠的華崗>

<從稻香路上某處 看關渡平原與洲美快速道路>

<重陽大橋夜景,左處大樓也是楕圓形建築>

晚間8時多,從台北回桃園,在環河北路接1高的聯絡道上,看見聯接士林與三重的重陽大橋,夜間倒映在淡水河上的美景,實在難捨,在路邊暫停數秒,很快拍了2張走人。

<從洲美快速路上 看小坪頂山上那根大柱子>(End)

201204 南投竹山 天梯(太極峽谷)

20120405

2011年8月環台時,已計畫到這裡和嘉義的草嶺與萬年峽谷一併拜訪。

這次,利用清明,回到南部,事先與在成大教書的朋友約好,本想天梯加草嶺一次遊。不過他去過草嶺,且祗有一天有空,那就天梯是1日遊吧。

5日上午7:30從台南出發,上高速公路前先加滿油。從國1上,接國8,原本以為再接國3;朋友開車,台南地區地頭熟,在國8新市下,轉台1,繞過善化收費站,既省路,且省一張票,然後從善化交流道上國3,到古坑服務區暫停,順便在服務中心處,拿了2份旅遊圖,同時詢問一下去天梯的路與路況。

本來,從Google Earth上看,有2條路都可到天梯:一是從南投竹山下,走投49縣道(竹山頂林路),再接大鞍林道;另一條從古坑系統下,接縣149甲,接158甲大坪巷,到竹山桶頭,接縣149,到林頂再接投54(梯子嶺林道)。

古坑服務區服務中心小姐很客氣,建議我們從斗南(往北走)交流道下,接台3線經林內,再到竹山,從那找到頂林路或投49線即可達上天梯的路。

依照示,我們到了竹山,一時間找不到投49,下車問了7-11的店員,找到正確的路,沿指標走,約10:15分到天梯停車場。大約祗能停12輛左右的停車場,很容易就滿了。等了幾分鐘,找到一個位置,停車買好門票,進入景點區。

一入門,就是一連串往下階梯,全都是木板地板,除了階與階之間略高,大致上很好走。門票上說,這一段有333階梯。然後續往下走,大致上是一般步道,坡度較緩。過了竹林休息站,沒多久,碰到一處叉路,此處沒有註明如何走,但有熱心人士在一個紅色告示牌上,用黑筆畫了個簡明小圖,提示二條路都可,一條是階梯,路程較短、較陡;一條是一般步道,路程略長較緩。

紅色告示牌主要是提醒遊客,因為路途較陡,來回長達4公里,心臟病、高血壓、孕婦與體力不佳者,<請勿進入>。其實,門票後就有路線圖與注意事項說明,以及景區每日開放時間。不過,相信很多人都會忽略掉門票背面的說明。一方面門票與字體都小,看起來吃力;一方面拿到門票後,通常第一個反應就是興奮地趕快入門。再不然,就是票是別人買的,然後也是別人拿著。

二條路再度交會度,有個休息區,附近有個小白浪板,用紅色字寫上813m(從大門算起)。再下去,有個峭壁,因為常有落石,為安全起見,建了一道行人用明隧道(靠崖的那一半有支架沒有壁)。最後,經過一連串的階梯,還有一座旋轉鐵梯,就到了天梯的梯子入口(高的一端)。看完<梯子吊橋>的建造說明後,接下去就到天梯上去拍照與體驗了。走完天梯,會有短暫的<地在搖晃>的適應期。

天梯與週邊景點,主要有青龍瀑布,玉福吊橋,土地公廟,巨石(化石)區,上杭峽谷,人面岩與飛來石等。青龍瀑布水勢不大,但高度與寬度夠,看起來算是壯觀。在觀瀑台後方,看太極峽谷的上杭峽谷,夠深,也滿壯觀的。

從天梯上往下看,青龍瀑布是立秋寮溪流經斷層形成的;接下去,再流到地表裂斷的峽谷(太極峽谷第一段的上杭峽谷)裡。這一段,形成下一層的瀑布,但因峽谷很窄,角度有限,遊客不太容易觀賞到。

玉福吊橋是天梯景區的終點,也是從投54線過來的起點。從投49竹山大門那到此,1695公尺。這裡,除了一個小收費亭外,還有一個<賓拉登休息站>。它提供4種小吃,茶葉蛋、愛玉、竹筍湯與泡麵,全都來一份,在100到150元之間。價格是貴了些,但景區本來就如此,週遭更是別無分店,不敢講好吃,祗要不是很難吃,就OK啦。

之所以取名賓拉登,老板當然不是恐怖份子。老板娘說,老公有個賓字,讓小店名稱好記,就取名叫賓拉登了。在店裡,小學生書桌做餐桌,面對峽谷的一顆樹幹上,還挖了一個臉,那肯定是賓拉登了,不過,一點都不像賓拉登。

從停車場到玉福吊橋終點,幾乎全是下坡。反過來,回程就全都是上坡囉。若不想費力走回頭路,小店旁有公告,有接駁車服務,從這載回竹山停車場,約70分鐘,一個人收費500元,6到7人開車。當然,開車的那位,就是賓拉登老板娘的愛人。

回程時,有點無聊地算階梯數。從天梯中間的第一階開始算起,一路到停車場入口大門,全程大約近1,200階。如果從玉福吊橋那裡算起,加上往來上述那些景點上上下下,起碼1,500階。雖然不是一氣呵成,如果平日沒在運動的話,的確會有點吃力。

下午1:10分起,山間開始起霧,原本氣象報告說,晚上會下雨,所以早點回程。到了停車場,大約3點,往對山或天梯方向看去,視野幾乎全被雲霧遮住。還好,已經很有經驗:要到山裡走,最好早起早出門,過了中午,山裡能見度會如何,完全沒得準。

稍事休息後,開始下山。一路上霧氣很重,快到平地時,霧氣才散掉。經過秀林村的921地震紀念園區,繞進去看一下。那裡幾乎沒有人住,後來碰到1位在那還種有一口田的先生說,921以後,不僅房子被震裂,村後的山,結構也被震得變鬆,碰到大雨來時,隨時有被土石流掩埋的危險。前一陣子有個颱風來,很多房子就被掩埋,後經國軍部隊清理,這些房子才重見天日,但土石痕跡仍可見。現在,大部分的村民,都搬到竹山去了,此處祗能留做紀念了。

回到竹山鎮,看到路邊一個招牌:<竹山文化館>。繞進去看看,主要就是竹子與竹物相關的藝術品。竹山,顧名思義,就是竹子很多的山,去天梯的路上到處可見,以竹為生的竹山,保存竹子文物與文化,適得其所。文物館內有竹筒編製成的樂曲,用小竹棍按節奏敲了一段<快樂頌>,還真傳神。有機會經過那,進去看看吧。

有關竹山天梯的一些資料,除了搜尋<天梯>關鍵字外,也可搜尋:

一、<竹山鎮太極峽谷導覽圖>,前往天梯前,可以瞭解更多。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AB%B9%E5%B1%B1%E9%8E%AE%E5%A4%AA%E6%A5%B5%E5%B3%BD%E8%B0%B7%E5%B0%8E%E8%A6%BD%E5%9C%96&hl=zh-TW&prmd=imvns&tbm=isch&tbo=u&source=univ&sa=X&ei=CgWAT9KTEdDxmAWYpdzoBw&ved=0CCYQsAQ&biw=1024&bih=542

二、天梯<地震石鐘>

http://www.nownews.com/2010/03/15/11478-2580121.htm

三、竹山秀林村921地震

http://tnews.cc/049/newscon1_18490.htm

四、竹山文化園區

http://culture.chushang.gov.tw/MySite/wSite/ct?xItem=2799&ctNode=239&mp=1http://culture.chushang.gov.tw/MySite/wSite/ct?xItem=2799&ctNode=239&mp=1





dsc 8216 二段式斷崖 (End)

201204 佛陀紀念館 再訪佛光山寺

20120404

親戚老外來台掃墓,利用下午時間,帶著他們出去走一下。也沒徵得他們同意,就開車帶著他們,從台南殺到高雄大樹的佛光山。這天下午,陽光普照,天氣很熱,不到2點,在關廟休息區暫停時,戶外溫度攝氏33度。

為什麼去佛光山?2年前去舊寺區時(部落格相簿201002 佛光山FGS),旁邊已推出了紀念館的建築模型,佛陀紀念館也在興建中。

今年過農曆年時,報導稱佛陀紀念館有展出活動(忘記是為什麼?好像是佛祖舍利,還是地宮文物?),知道建好了,準備有機會去拜訪。既然今年首次回南部,那麼就利用下午時間過去看看,時間許可的話,還可順便到附近的義守世界去。

由於佛教博大精深,佛光山寺大住持星雲大法師德高望重,能在大樹這裡,取得這麼大片土地,募得那麼多捐獻,蓋出這麼宏偉氣派的廟館,吸引那麼多的出家人與義工,蒐集到這麼多新舊藝術作品,坦白說,真不簡單。

除了能拍的,拍;不能拍的,也偷偷地拍了一點。畢竟臉皮還是沒那麼厚,一碰到出家人前來示意不要拍時,祗好遵照指示把攝影機與iPhone全收了起來。

不過,在網上還是找得到偷拍的更大膽、拍得更精美的部落格作品。比起下面這位,這次拍的實在有點見笑。想想,各位還是直接到下列這個部落格上去看就好,本文就不再貼什麼照片了。

http://blog.yam.com/yarujan0316/article/46881182

其實,佛光山既然都不收門票(中國這點就很不上道),且展示品雖不是全部由信徒捐贈而來,至少大部分也是。為何不讓人光明正大拍,拍出很多好的藝術作品,更增添佛光山寺吸引力。如果有些藝術品畏光,可以直說,甚至不准帶手機與相機入內;但更多的展示品,並沒有了不起到真的不能拍的地步。不能拍,但還是可以偷偷拍,然後再有人出來制止,還是怪怪的。玩捉迷蔵嗎?

更多的<佛陀紀念館>資料與圖片,就請自行到Google上,利用這5個關鍵字蒐尋吧。(End)

201203 東眼山/角板山/羅馬公路

20120323

一、東眼山 多年來沒特別注意桃園附近還有個東眼山森林遊區,直到2年前的3月跑了趟羅馬公路,在佳嵐美景咖啡處,碰到一對銀髮族,帶著他們的孫子女,剛從東眼山玩下來,才知道這個地方。此後,一直放在心上,等待機會來時,再拜訪。

週五,天氣預報說,白天很棒,但入夜溫度會劇降。早上9點多,揪團出遊(其實就是多老婆一個而已)。進大溪鎮市區前,一恍神,未走崁津大橋,改走到大溪市區,雖然都可到兩蔣文化園區,卻多花至少10分鐘。

過了角板山,直接上東眼山,慢慢開。一路上,天氣晴朗,視野極佳,可惜未能把握時機,在路上多拍幾張附近山區的景觀。10多公里,大概20多分鐘就到了遊樂區大門。因是桃園縣民,門票半價。

停好車,才10點1刻左右,在遊客中心附近,碰到一團銀髮族的遊客,此外,就是像我們一樣的夫妻檔或中年情侶檔,非假日,幾無年輕人與小朋友,所以中心的教遊教室,也是空蕩蕩。

因為早餐吃得很簡單,待會森林浴需要體力,找餐廳先。到了那,3位年輕工作人員還沒準備好,等了15到20分鐘,他們做了2個排骨便當。將就用過後,開始森林之旅。這時才不過11點前後。

照著遊客中心提供的路線圖,先來段<林林知性步道>,再來一大段<東眼山林道>。林道其實很寬,可供四輪車雙線行走(祗是車走這裡沒有什麼意義)。林道是3條觀景路線之一,主要是去與回的路,途中還是有不少出入口,可通往另外2個主要景區路線:<親子峰>與<東眼山三角點>。

選擇林道的理由,一是森林歩道內蚊、蠅與蜂不少(林道也不少,但不若林內歩道多),二是林道的景點比較多。除非3個景觀路線都要走,否則依照各自的體力與遊憩時間長短,能選幾條算幾條。一趟下來,看起來,走林道的較多。

林道會經過賞景亭,化石區,地質走廊,最後到造林紀念石。雖然接下去還有<東滿健行步道>可以往另一個景點--台北三峽<滿月圓遊樂區>(4公里),或者到<北插天山>(5公里),若是那樣,來此的定義,就要從遊樂,改為健行或登山了,裝備與心情自然完全不同。

剛從森林知性歩道改到林道時,約11點半,太陽還很強,但溫度很OK,應該在20度上下。經過化石區,開始下坡路,考慮到回程,老婆改在路邊休息,讓我單獨去探訪最後一段:造林紀念石。大約12點前後,拍完紀念石,往回走,也開始感覺到山區的霧漸起。

回程經過賞景亭,霧更重一些,對面的山開始濛瀧。在附近往森林浴場的入口,我們轉進去。剛走前50公尺還有木板階梯,然後就是一般人行山路那樣,明顯看得出常有人走,但很天然的那種。本來在往親子峰(有木階梯)與往知性歩道的叉口時,很想上探親子峰,考慮到團員的體力,而且山上霧氣愈來愈重,登頂也看不到什麼,就做罷了。



沿著知性步道回到餐廳附近,攀一小段到小木屋區與野餐區,結果什麼都沒看到,祗經過一個顯然是人工的水泥拱橋,最後來到行政管理中心,下到小客車停車場,準備下山。這時,不過1:48,能見度就不到500公尺。



東眼山好不好玩?基本上,沒有太多好玩的場所,小朋友大概不太會喜歡;年輕人?談戀愛的話,醉翁之意不在酒,安靜隱密處都好;若是一堆朋友去,也不一定好玩,因為一點都不熱鬧(例假日就不敢如此說了);中年人與老年人,最好是早上早一點到,到了下午,一旦開始起霧,就沒什麼好看好欣賞,反而要擔心容易受涼。樂山者?應該是蠻好的,因為寧靜,空氣也好。



去之前,可以上網查訊相關資訊,林務局官方網站:http://recreation.forest.gov.tw/RA/RA_index.aspx



二、角板山 東眼山下來,往回走一點,到角板山。2年前那次走羅馬公路,驚鴻一瞥地走過。這次,原本就在計畫內,需要多花些時間。主要還是拜訪遊客必訪的<蔣公行館>。到了行館內部,才知道還有戰備隧道,當然是非看不可。



在思親亭旁,有另外闢建的觀景台,展望低處的溪口台地,還有溪口吊橋。心裡盤算著,到底該不該下到吊橋處去?下去不難,一個人去也不難,但老婆呢?她行嗎?另一個選項是,稍晚走羅馬公路時,從河的對岸下去,比較輕鬆,但是,有沒有路可以直下?沒走過,沒把握。躊躇著,沒說出來。



到是逛到角板山公園時,團員突然發現下面有座吊橋,想說我可以下去拍拍照。她自認可以下去再上來,剛好我們才在路邊買了100元的<高山枇杷>,從公園<介壽亭>旁的階梯往吊橋走,一路下坡兼吃枇杷,十分快哉!



經過<青山亭>不久,再轉另一處下坡,路不像前半段好走,而且似乎離吊橋還有一段高度。枇杷吃完,人也清醒多了,這時才理性起來:哇,回來怎麼行?索性不走了。<本團>略經商議,回頭。



告別角板山,到羅浮,在復興橋上再次拍了幾張羅浮橋的照片,順便休息一下。由於霧氣很重,重到化成小水滴,時間也不早了,沒多久,上車前往羅馬公路。

三、羅馬公路 這是第二次,可說駕輕就熟,到了佳嵐美景咖啡(在一處大彎路邊),停車到觀景台看看,這裡視野非常棒,天氣好時,左看溪口台地與角板山,右看羅浮橋與羅浮村,下看羅浮台地(請見部落格相簿<201003>)。這次,受霧氣影響,美景嚴重打折。

到了溪口部落,碰到路邊一位原住民,確認下台地的路徑,來到吊橋邊。哇!真是太方便了,老婆直喊:<早知道(在角板山時),就不用那麼辛苦了。>,帶有一點究責味道,祗好回曰:<我也不是很確定可以這樣。>

吊橋景觀如何?當然是好的,天氣愈晴朗,視野與感受愈佳。若是夏天,還可水上泛舟,豈不更加愜意?

吊橋長度推測逾200米,從溪口台地入口這端,往角板山那端入口看,因為彼端全為樹木遮住,十分陰暗,會有點陰森感。跨橋來到角板山這端入口處,除了有義士紀念碑外,還有2塊巨大落石,1塊掉在階梯路上,一塊落在紀念碑附近。由於從角板山下來,有相當的高度與長度,好奇心不夠或體力不夠的,可能都不太能堅持到此,或許以上種種因素,吊橋在角板山這端的入口,顯得人氣不足。

上網查了一下先行者的相關資訊,其中<角板山往溪口吊橋的神秘歩道>一文,有相當不錯的內容,網址如下:http://tw.myblog.yahoo.com/yuh-yng/article?mid=13122

體驗完吊橋,走過羅馬公路,到關西附近的省道3號,與<團員>討論後,決定到石門去吃活魚,為一天辛苦旅遊,做個圓滿收關。

一路上,團員問了好幾次:為什麼叫羅馬公路?馬,所指為何?好吧,相信很多人也搞不清楚,必須花點時間解釋:

羅馬公路是從羅浮村(桃園縣的復興鄉)到馬武督部落(新竹縣的關西鎮)這一段道路的稱呼,是縣道118的一部分。縣道118由新竹市北區舊港橋(在68號快速道路的南竂出口附近),到桃園縣復興鄉羅浮村(著名的北部橫貫公路羅浮橋所在地),全長59.28公里,請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8%A3%E9%81%93118%E8%99%9F



(End)

201203 新竹苗栗 獅頭山風景區

20120318

這次到獅頭山,因為是專程前往,總算做了一次<正式>拜訪。

怎麼說?多年前,有次與老婆、岳母和老婆大哥一同去南庒、內灣看油桐花,就近順便到勸化堂。因為岳母大人年歲已高,不便爬梯,就在遊客停車場逛逛。那時,數位相機與手機等不像今天氾濫,沒拍什麼,有後來連印象都不甚清楚,直到這次再到現場,才驀然回首,喔,那次還買了幾百元的<七葉膽茶>。

第二次到南庒的向天湖與神仙谷去玩,回程經過,繞進去後,天色有些暗,霧氣濛瀧,車行一半,放棄。第三次是最近到台中 中社到新竹 峨眉,又想進去看看,也因時候不早(下午3點多以後),山間霧氣漸起,也是沒走多久,再次放棄,改往其他景點(峨眉湖)。

這次,專程前往。早上10點左右和老婆上路,高速公路上還是濃霧重重(會不會像2週前去台中中社一樣,到了中午,太陽再出來烤人?)。從頭份交流道下,走縣道124,接台3線後,又看到往峨眉湖的標誌後,再次繞進去,天恩彌勒佛院大門依舊深鎖。之後,經過富興老街,在裡面繞一下,沒看到吸睛景點。

往前回到台3線,照路邊路標走。由於都在峨眉鄉轄區內,很容易有被誤導的錯覺(台灣的路標,問題不少)。在峨眉鄉公所附近,依路標轉近獅山道路,最終來到<獅山遊客中心>。

在獅山遊客中心旁,遊客不可能錯過這家<歇心茶樓>,因為價錢很合理,用餐時又可欣賞附近風景,餐廳格局也有些特色,遊客很樂意在此休憩一下,順便補充遊玩的電力。

在遊客中心拿了些簡介,問了服務人員週遭狀況,曉得從該處到勸化堂廟群那,有接駁車可搭;而從中心走獅山古道到勸化堂,來回要2.5小時以上。趁著吃中飯時間研究了一下週遭景區的線路途,好像勸化堂那附近的景點較多,不如從那反過來走。

用完中餐,驅車往勸化堂去。到那,停好車,開始往上爬階梯,照著<獅山遊憩區歩道系統圖>(遊客中心免費提供)逐景點,一一探訪,並拍照留念。各位看<201203>部落格照片,是反過來從遊客中心一路往勸化堂看,等於走一趟<獅山古道(最長也最主要的步行路線)>。至於各景點,受限於霧氣,就不再一一介紹,大致都涵蓋了。

大石壁上的刻字,在<南無阿彌陀佛>旁,另有四個字的石刻,初看之下,<印心是佈>?上網查了十幾分鐘,才找到正確的說法:<即心是佛>,你看像嗎?這佛家說法,是有典故的;我想,其實玩文字遊戲把即心對掉,<心即是佛>,不是更讓人一目了然?

在Google搜尋<即心是佛>結果,網路上有315萬筆相關資料,還有專書談論,非佛教徒,不知佛教博大精深,開了眼界。

另外,原本以為舍利洞應該是存放高僧<舍利子>的地方,又看到<西王金母>字樣,很困擾。而洞內還有一個洞內洞,供奉<九天玄女>。稍為查了一下,這些都是道教的重要人物。

從勸化堂下停車場,走到獅山歩道最高點<觀月亭>(海拔450米),這裡也是新竹苗栗兩縣縣界,接下去,就是一路下坡,直到峨眉鄉的<獅山遊客中心>。

由於山區原本霧氣就重,視野有限,但走來神情氣爽,芬多精十足,非常舒服,老婆這次能走完古道全程,不簡單(不過路面比較溼滑,下山後兩腿發軟)。

在<獅山遊客中心>附近,搭上15:30這班接駁小巴,車上祗有我們夫妻2人,一路坐到勸化堂,每人車資26元,行車時間不到15分鐘。到了勸化堂,小巴再往南庒開去,我們則準備離去。

回到縣道124,不久看到往<巴巴坑道>的路標,轉進去,到了停車場,看到要收門票每人150元,先不清楚裡面到底有啥米碗糕,再看時間也不是很多,就<有緣再相會>了。(查網路上,這個部落格拍了不少照片,好像很不錯&吃:

http://www.wretch.cc/blog/boris6172002/16511236

附記:最近,為了爭取<台灣十大觀光小城>,新聞不斷。不錯,雖然近幾年來,大家都抱怨什麼都漲,就薪水沒漲。不過,換個角度想,至少遊山玩水的地方愈來愈多,各地政府卯力改善地方景觀,並設法增加當地觀光資源,讓大家有更多休閒場所,很多不僅是健康的,而且還免費。因此,有空多出去玩,玩個痛快,而且不一定要和別人去擠熱門景點,像到武陵農場賞櫻,一些小地方其實也愈來愈有看頭(像淡水 天元宮最近爆賞櫻人潮)。

雖然,我很懷疑各地政府搞觀光,搞建設,其中不少渉及工程與回扣等利益糾葛或腐敗,但祗要不要太過份,而且確實是對增進民眾生活品質與健康休閒有提升效益的作為,還是值得鼓勵。畢竟,那一個國家的政客不都是一樣,想貪些不算太狠的相關工程款,祗要能搞些一定水準的名堂,搞建設的<用腦費>,也可算是一種<搞創意>的成本吧。

總之,台灣各地一點一滴的建設,改進,加上環保與透過觀光旅遊來強化生態保育,留下好山好水,不僅為我們自己增加更多可遊憩的景點,也為後人留下可貴的無煙窗產業。台灣加油,大家加油,好山好水加油!(End)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201203 支架後 3個月

20120312

冠狀心血管裝了第一支支架(Stent),剛好滿3個月,猶豫要不要寫點東西,想想,還是寫寫看吧,就當做雜記好了。

傷口:右手腕/內關節/動脈處的手術傷口,雖然還不到0.3公分,因呈粉紅色,過去3個月一直很明顯;寫本文時,再次查看,幾乎消失,不用手指去摸僅剩的一點點突出感,那裡簡直就像不曾開過刀。有點神奇。

觀察重點:支架裝了以後,後續觀察重點有二:第一,裝支架的心血管那裡,有沒有什麼感覺?基本上,99%時間沒什麼感覺;偶而會有點奇怪的感覺,不是痛,也不是脹,是有點痛又不是痛的感覺,尤其是向左側躺在床上幾分鐘以後。是否因壓著心臟的關係,不太確定。這裡的感覺很重要,如果有不舒服,如同其他病況一樣,應及早去醫院診治,以免誤了時機。

第二,裝了支架後,整體生理機能與運動時與運動後的反應。結果是,呼吸不像以前那樣沈重,也比較不那麼容易喘了。大概2、3週前一個出太陽的下午,居然還在附近籃球場與別人鬥牛鬥了5、6場,儘管不是特別激烈,居然不會大喘。這是從籃球運動退休至少10年以來,打得最久的一次。看來,肺的功能也因戒煙而提升。

斷煙:與減緩心血管硬化有關係的戒煙問題,目前進展良好,整整3個月,沒吸一口。其間,依戒煙臨床經驗,戒煙後的48到72小時,是最難熬的階段;前6到8週是最關鍵的期間;過了3個月,習慣改掉,接下去就比較容易成功。過去這段期間實際經歷,證實所言基本無誤。

妖魔誘惑: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渡過了誘惑;不過,有個妖魔還是偶爾會糾纏不休:想來上1口的衝動,到現在都還陰魂不散。這種感覺,可能跟喜好吃肉或炸雞排等,強力戒除後,聞到香味飄過時的那種誘惑一樣,都很妖魔。

體重:這段期間,常常晚上到了8、9點,精神明顯不繼,因沒有香煙可以提神,祗有早上準備上床。加上醫學統計與研究指出,戒煙後,因欠缺尼古丁,身體新陳代謝速度變緩,容易增重;或如一般人所說,因口腔習慣,戒煙後會吃得多,進而變胖。這些,似乎也都應驗了:雖然有運動,還是胖了4到5公斤。

不抽煙後,嘴也不那麼容易乾,水喝得少些,跑廁所的次數也就不像以往那麼頻繁。

以上,大概就是最明顯的差異。

裝了第一支支架後,是否還要裝第二、第三、…支,什麼情況下要裝?不知道。醫生可能也要看情況才會判定,前提很可能就是自己有沒有什麼不適的症狀在先。(End)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201203 中社花市與鄰近區 浮生大半日

20120303

路線:國1 > 苗栗三義交流道 > 三豐公路(台13) > 台中中社觀光花市 > 甲后路(縣132) > 台糖月眉觀光糖廠 > 后里馬場 > 三豐公路 > 泰安鐵道文化園區 > 三豐公路 > 鯉魚潭水庫專用道路 > 台3 > 大湖 > 三灣 > 峨眉湖 > 頭份 > 國1 > 桃園南崁。



社區公告,今年度的一日遊要去台中中社觀光花市,看起來不錯。有意早一歩去探路。今天,利用上班族補228連休一天班,招老婆一同出門。因霧季來臨,早上不到10點,一路到三義都是濃霧,直到下交流道,過了大安溪,太陽大出,溫度也由桃園出發時不到18度,上升到22度。

觀光花市就在台13線上,很容易找。花市內主要有三項活動,第一是觀賞盆景,提供上百種的盆裁花草,每種都標上了名稱與價格,方便遊客選購;二是遊客烤肉,吃到飽,每人250元;三是參觀花園花圃,門票100元。花園號稱四季都有花,還提供布景,吸引年輕男女搞浪漫,不錯。

我們既不年輕,不搞浪漫;對烤肉也沒興趣,拍了些花花草草盆裁照片,不到1個小時就離去了。回來後,把花市拍的盆景照片,逐一整理成集,有興趣的話,可見部落格相簿<201203> 。由於盆景都附有售價,附近有花市常逛花市的,像台北建國花市,也可以比較一下行情。

臨行時,隨口請教指揮交通的先先,看看附近還有沒有其他值得去的景點。對方客氣指導:一是月眉台糖糖廠;二是后里馬場。都在附近。

對后里不熟,不過二個景點都不難找。糖廠有沒有什麼特別處?還好,進去每人花50元坐一趟電動小火車,由駕駛兼導遊引導。唯一導覽的,就是糖廠內保留下來的榨糖設備,還有就是排煙大煙囪。繞一圈,15分鐘,一下子就結束了。

導覽結束後,請教導遊,廠內有餐廳嗎?有;好吃嗎?沒回應。好吧,自力救濟。到了餐廳,聽從建議,點了套餐,原本以為應該不怎麼樣,上菜後,有前菜(高麗菜絲加干貝絲)與味噌湯,主食套餐有干貝、豬腳、甜納豆、雞肉、鰻魚、高麗菜、草蝦,相當豐富。雖然有點鹹,但200元一份,嗯,比想像豐富,拍張照。

是台糖福利好?還是北部的消費物價較高?還是我們見聞少?不知道。或許有機會來此,自行試試吧。

馬場進去要收費,售票人員說,裡面是花園抑或公園,沒聽完,我們就決定放棄,準備到下一個預定行程,上高速到頭份,或去鯉魚潭。

回到三豐公路(又稱尖豐公路),沒多久,看到路邊往泰安鐵路文化園區的導引牌,就順便去看看,懷舊一下。從舊泰安車站離開,因路不熟,費了點工夫再回到三豐公路。過了大安溪,轉進鯉魚潭專用道路。

路上,看到鯉魚潭鐵路拱橋,相當壯觀,本想找個機會拍一下全景,結果錯過第一時間,往山裡的高地開上去之後,因為角度關係,沒有機會再拍了。

鯉魚潭去年底才來過,不過走的是台3線那段;這次要看水庫的壩與洩洪道,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洩洪道上方的遊客觀景台,天氣很好,拍了幾張照片。接著往507高地走,再轉台線往北,打算去拜訪新竹獅頭山。

路經大湖,這裡是今年暖冬的受災區,草莓長不大,損失不貲。在路邊買了支草莓香腸,試吃。味道不理想,是這家的不好?還是草莓香腸的確不好?

經過獅潭,三灣,一路上都有往獅頭山的路標。到了下午4點,台3線在兩條山脈區間,陽光被遮到,開始有霧氣升起。再進獅頭山,可能視野也不會太好,因此,直接開往峨眉湖。

去峨眉湖作啥?沒什麼。就是看看那個小湖長得什麼樣?從Google Earth上,看到<前輩>拍的照片,好像又有間大廟在興建中,也算有個焦點。到了後,湖的確不怎麼大,也的確有間大廟,從外觀看,八九不離十是<一貫道場>。這時,道場似未對外開放,據附近一位義工說,道場還沒完工,估計要到8,9月才會。

台灣的廟、場,一家比一家壯觀,今年過年時,高縣佛光山的佛祖紀念塔完工,還沒機會去看看;但二年前到佛光山參訪時,大概已能從當時的模型圖,看得出會十分壯觀。既然都很壯觀,有機會就去拍拍照,欣賞比較一番了。

目前,已拜訪過的大廟,整理如下,請見部落格相簿:

201002 高雄 大樹 佛光山

201002 高雄 美濃 天台山 一貫道場

201004 台中 八卦山 中台禪寺

201004 台北 金山 法鼓山

201108 花蓮 慈濟

201203 新竹 峨眉湖 (End)

201203 陽明山紀實

20120302



雖然住在桃園,有好朋友住台北,例行相邀去爬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山,不過就是著名的台北之寶--陽明山。



到陽明山附近登山,行之多年,正常的話,一週去個一次,一年大概去個40多次。走的路線都相當簡單,屬短程,不過就是1到2小時,下年3至4點到定點,爬完5到6點。流點汗,再去洗個溫泉澡,順帶吃個晚餐,回到桃園,大概就是8到9點。一週一次,恰恰好。



8、9年前剛開始時,體力很差,走一會就喘喘地。最簡單的中正山產業道路走起來都有些辛苦;二子坪那裡也是;中興路(花鐘經陽明書屋到台2乙陽金公路)稍好;稍為難的就是從苗圃走到七星公園,還有中山北路底的天母古道(水管路),每次大概中途都要休息個2到3次 ,喘口氣才能繼續,到了目的地,臉白頭暈。



1年1年下來,體力慢慢有進歩,也建立了<老婆婆走路>心法:不求急、不求快,慢慢走,調好呼吸,就能走順、走久。不過,還是要常常走,一週最好有個一二次;不能到陽明山,就在南崁附近的五酒桶山走,每天再找機會散步,基本運動量夠,就能保有爬小山的實力。嘿嘿!不錯的。



今年過完年,剛好有幾個週一或週二的天氣晴朗,有機會2度上探陽明山區最高峰—七星山頂:一次從冷水坑,到東峰;一次從小油坑上去主峰。至於最難的一條從苗圃到主峰,再找個時機試試。



從小油坑去東峰,一從停車場直上教育廣播電台七星山發射站,一從夢幻湖登山口,經夢幻湖到電台發射站,再匯合到第二段的上東峰之路。由此到東峰,大約1,000到1,200階,愈後面愈陡,不用急,慢慢走,同時欣賞四周風光,基本上是可以上去的。上東峰後,可以看到主峰,相距300米,再走約5鐘就可到達。



從小油坑(遊客中心)上去,是登主峰最段的一段路。從小油坑左側登山入口,上到小油坑頂部平台,這一段300多階,算是暖身。接著,經過一段露出地熱與冒著些許小煙的地區,上到第一個觀景台;再來就是攻第二個觀景台,其中會經過另一個地熱外露的冒燒區,這一段的後端比較陡,但不算太長;最後一段主要走在竹子叢中,感覺很不錯。



天氣好時,從七星山頂展望四週,景色是很不錯的:向東,可以看到基隆市與鼻頭角;向南,可看到從石碇、新店、三峽等山區,其中包括大部分的台北盆地與指標的101大樓;向西,可以看到大漢溪、基隆河匯合成淡水河以及關渡、八里的觀音山;向北,則是竹子山、磺嘴山與兩山之間的金山與北海岸風景。



祗要天氣好,七星山頂(海拔1120米)景觀會非常好。雖然與觀音山硬漢嶺不同,但同樣都是值得試試的。每次上到山頂,就會有個想法:<台北有個2、3百萬人,扣除一半不方便來的,剩下100萬有多少上到山頂過?歷年來累積人數,又有多少?上埃佛勒斯山頂或玉山頂,人數有限;能上到七星山頂,也算是某種程度的朝聖成功吧?>



七星山地勢較觀音山高,常常過了中午就會濃霧當頭,視野會大受限制,且山頂溫度較低,所以早上比較適合;觀音山最高點硬漢嶺,高度祗有600多公尺,展望好的時間比較多,且走起來比七星山好走。還有,最近觀音山風景區還陸續再加強它的登山步道與週邊設施,也愈來愈方便遊客前去探訪。



這陣子正逢陽明山花季(今年2月18日到3月17日),例假日不說,祗要一放晴,平日也充滿人潮。不過,人潮集中在以花鐘為主,到第二停車場這塊區域;自行開車的、年輕一點的,也會到竹子湖去看海芋花田,現在剛好也是花季,很多遊客前往賞花。再來便是小油坑與冷水坑/擎天崗,或二子坪、大屯自然公園,這些都算是觀光與季節性的遊客。



上週五(24日),利用小週末與陰天,跟老婆2人出遊陽明山,山上有霧,地有點溼滑,走路等小心;從茶花園到光復樓與花鐘走了一趟;繞到竹子湖,人多,霧更多(竹子湖與海芋等照片,是隔週3月1日補拍);接著往金山的馬槽方向,去洗溫泉。



經過馬槽不下十次,從來沒有進去洗過,這次打定主意,要去試試。馬槽溫泉店家不算大,也不算小,看上去,似乎就夫婦倆經營,因為下午客人也不多,當天還不是假日,看不出所以然。原本打算選小間湯屋,看看空氣可能不會太好,改選半露天的男湯與女湯,各自去泡。湯池面山,景觀不怎麼樣,不過看得到青翠的樹與幾株櫻花,湯質也不錯,可以了。



從竹子湖到馬槽到金山,這段路因屬山後,近海,下午經常很早就起霧,視線不佳,彎路又多,不熟悉的話,開車或騎車經過此,一定要當心,尤其是超車。但無需過度緊張,這段山路可能是台灣保養最佳的一段。



拜訪過的陽明山相關景點與照片,分別在部落格相薄的下列檔案中:

200812 台北印象之二 陽明山

201002 陽明山風光 花季前

201009 七星 大屯 百拉卡與三芝

201106 陽明山

201202 七星山東峰

201202 七星山主峰

201202 陽明山花季 (End)

201201 桃園燈會在蘆竹

2012.01.28(初六)到2012.02.06(十五)



搬來南崁16年,桃園燈會第一次在南崁舉行。以前在桃園市辦,總嫌人多,難停車,意興一向闌珊。



今年,選在蘆竹鄉南崁溪旁兩側,是每天晚上和老婆大人散歩的必經之路,是以,不但方便看,而且每日必看,事前準備要看;事後還原,還是要看,很夠了。



為了方便參觀人潮的移動,主辦單位特地在南崁溪上,臨時用貨櫃,架塔起兩座便橋,上面舖上一層水泥,並在橋的兩側弄上架子,架子上再掛上LED燈,照明兼點綴。



整個會場應該長達快1公里,因為沿著溪邊,基本上很空曠,即使有煙火、有燒烤小吃,人潮擁塞,空氣品質還是相當好。不過,辦活動,人多吵雜是必然的,燈會期間週邊住宅民眾,會比較辛苦。(後來去一趟彰化鹿港燈會,塞了快兩個小時車,還要把車停到彰濱工業區,再乘接駁車進市區,最後在準備排隊上接駁車前,放棄了。後來,媒體報導說,鹿港當地居民也是叫苦連天。)



燈會區大部分的道路與人行道旁,都掛有彩色LED燈,前幾天看上去,都覺得很亮麗、很棒;看久了以後,會覺得俗氣,這就是經濟學上說的<(邊際)效益遞減效應>,或一般最能體會的,就是<肚子餓時的東西最好吃;吃飽了,什麼都難吃。>



主燈是<蘆意龍>,相關活動內容進一步上:http://www.siang-yang.com.tw/taoyuan2012/p03.html 去看。



燈會從1月27日試行,到2月6日結束,前後有11天,除了冷氣團與下雨天,每晚都是人山人海,交通大阻塞是必然的。即使我們是散歩經過,也要擠過人潮,偶爾也會停下來看看煙火秀,時間比平常多上幾十分鐘。



燈會好看嗎?煙火秀好看嗎?當然,要說好,很難,很難與台北或高雄等去比;就地方言,我個人覺得,至少可以打個可接受到滿意之間的分數吧。至少就前往燈會參觀遊玩的人數,達到100萬人次,應該是跑不掉的。就熱鬧言,完全達到過年的水準。



因為這段期間,幾乎天天都要經過燈會,所以幾天下來,在不時間、不同天候、不同角度下,用iPhone 4S或SONY Handycam拍下不少照片,做為紀念。(End)

201112 鄉土記事 桃林鐵路



2011年12月29日



住在桃園多年,壓根沒想到要去瞭解桃林鐵路;這回,抱著好奇心態,來趟步行之旅。



上週日(25日)中午天氣不錯,有太陽,邀老婆散步。不走平常的老路子—南崁溪側,改走桃林鐵路。那天祗走了一段,大約30分鐘,從南崁南祥站附近,走過高速公路下涵洞,還沒到桃園煉油廠,老婆腳略有不適,離開鐵道,轉到桃園與南崁間的高架路附近,坐公車回家了。



今天陰天,有可能下小雨。下午2點多一點出門,2:30搭上公車,3:00左右到桃園火車站,下車前請教司機,桃林鐵道的桃園站在那?對方說就在火車站附近。還不難找,在桃園火車站左側,有個不算太小的告示,指出方向。不過,跟著告示走還不夠,還要再問一下託運站人員,再步行近百公尺,才到桃林鐵路的月台,在一個舊倉庫的旁邊。



從起始點出發,就走在鐵道上。原本與縱貫線平行的鐵軌,約5,600公尺後,二者呈大角度分道揚鑣。接著,到山鶯路,碰到第一個平交道,不久後也有了第一段的鐵道旁人行道,沿著鐵道與住家或小塊農地,一直到虎頭山前、成功路橋下,這段路約1公里,有花草、樹木,接到虎頭山風景區,歩行很不錯。



到虎頭山前,就到了桃園高中站與成功路三段。再過去,人行步道沒了,祗好再走上鐵路軌道上。指標3公里處,旁邊就是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這裡,每年4、5月都要來一次,報稅。



從成功路三段到南崁的南祥路,大概近6公里。鐵道兩旁看到的就是小塊農地,還有住宅大樓、工廠後少為人見,比較紊亂與髒亂的一面。沿著鐵路興建的住宅大樓,<背對>鐵道間的空地,有幾種不同處理方式:一,蓋個圍牆,然後任令圍牆與鐵道間雜草叢生;二,不加圍牆,以雜草或樹隔離;三,綠化、美化,加修人行道。為何有三種不同方式,猜想除了觀念與經費,還有兩者間腹地大小、房價與安全、噪音(其實,這條線火車班次非常少,車速也慢,噪音應該不是主要考量)等有關。



這個場景,讓我不禁會比較,河川、鐵路與道路的差異。面向公路的那一面,商家、住宅與工廠的門面都很亮麗;若是背向鐵路、河川的話,就是傾倒垃圾與堆置廢棄物最好的<遮羞地>,尤其是市區,如果不整治,就會如此。



經過中油煉油廠附近,如果風向對了,就會聞到煉油的廢氣,絕對不好聞、也不健康,最好拿東西遮掩一下。



大約5:00,過了高速公路下涵洞,來到南祥站。此時,走了整整2個小時、約8公里,休息一下。估計不久,從桃園站開出的通勤列車就會到,不妨多等一下。



約5:30,通勤火車來了,幾十位學生下車後,車內突然變得很寬敞。接著,火車往長興、海山、終點站海湖開去。從南祥站起,鐵道旁有<油管路>相隨,經過比較,知道火車走得比汽車慢,時速大概不到30公里。



6:00準時到了海湖站,路標已過15公里,雖說是終點站,但火車還是往前開,到了西濱決速道路某處,在四週黑漆漆的地方停下來,駕駛從前端車箱走到後面這節駕駛座,準備回頭。乘客就在車上休息。幾分鐘後,車子回到海湖站,然後再往桃園開。



回程,上車的改成下班族,且以婦女居多。約6:20,到了南祥站,更多的下班族上來,我則下車,準備打道回府,結束個人桃林鐵路的<處女行航>。



桃林鐵路指的是從桃園到林口的鐵路,主要是運煤用的,供設置在新北市林口鄉最靠近海邊的火力發電廠使用,單軌往向。近些年來運煤的次數不多,縣政府提供一天二個班次免費搭乘服務,是供往來上班上學等通勤者使用。



火車僅二節,大概是以前台鐵<自強號>的車廂,保養的很不錯,車內也很明亮乾淨。常坐的,大概沒感覺;沒坐過,就不知道;坐一次,感受最深。



雖然不像平地或柏油路那麼好走,穿雙球鞋還是可以的。由於車次很少,火車速度亦慢,除了少數轉轍點,走起來大致很安全。(End)

201111 第一支心血管支架

以前,隔壁女士帶的3、4歲小孫女看到我時,會喊我<阿公>。那時,總有點不太能接受;真有那麼老嗎?小女孩有段時間交給父母帶,再見到她時,已上小學了。前幾天,再看到她,她沒有叫我,而是奶奶要她叫<阿公>。

這次,完全沒有不能接受的感覺,是的,如果子女結婚早,可能也名正言順地做阿公。何況,在大陸那邊,論輩份,我早些年就是<阿祖>級了,因為那裡結婚生子時,幾乎都不到20歲。

當然,不能不服的是,最近安裝了第一支心血管支架。安了支架代表什麼呢?沒特別,拿汽車做比擬,就是身體進入常常要進場保養的階段了,很可能以後還會一支一支的安。

年輕就是本錢。年輕時,各種本錢不保管好,到了中壯年,各種赤字都有可能提早出現。過了40,甚至50,人生,一步一步會受到愈來愈多的束縛。心裡準備好了嗎?是的;但不能就此投降。要活得好,活的有尊嚴,要保持活力,很重要。

接下來,是裝支架的歷程,幸好,因醫學進步神速,這項手術已從神奇變得簡單:



2011.11.23 例行就診

上午,看了家醫科血糖醫師。對方問了我最近的心臟方面的問題,有沒有安裝支架。我覺得有點奇怪。原先在另一家醫院看的邱姓心臟科醫生,今年初離開,後來接手的醫生,可能沒時間仔細看過去的病歷,都是大略看了看例行的血液生化檢驗報告,問了問近況,如果沒有什麼明顯不適時,開了藥單就完成看診。



我依指定,定期去掛林姓家醫科醫生的診,前後已快10年。大約4年前,他建議我去加看心臟科,理由是從心電圖相關數據看,<已有心肌梗塞現象>。我不曾有感(或是根本不知道何感)。為謹慎起見,到另一家較大的敏字醫院去掛號。



那次,敏字醫師安排我接受該院64切斷層檢查(3D動態電子束掃描)。做完後,的確有心血管鈣化問題。一週之後,再安排我做頸部超音波檢查,發現頸部也有一定程度的鈣化(冠狀動脈鈣化總積分337,已有高度心臟血管病風險;報告上也建議<考慮>做心導管檢查)。



幾個月後,我問過那位醫生,是否需要做心導管手術或支架?邱姓醫師當時的答覆是(可能依我當時狀況為依據),差別不大,不需要勉強做。從那以後,就沒再進一歩去追問。當然,煙還是抽得很兇。



我把上述原由告訴林醫師,他建議我再去問心臟科醫生,看看是否需要再做一次檢查。



因為醫院不同,為了方便,我都會把二科抽血時間安排在同一天(每次看診前一週要先抽血檢驗),看診也同一天。所以,下午去看心臟科醫生時,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心臟科醫生這次總算把病歷翻到前面,稍為仔細地看了一下,安排我去做第二次的64切斷層掃描。



2011.12.01 二度64切心臟健檢

這次檢查大致與前次一樣。不過,過程簡化一些,時間也比較短,但費用較前次增加三成多。檢查結果,冠狀動脈鈣化總積分552,達到<極高度>心血管梗塞之風險。報告一出來,主治醫生當下表示問題很嚴重,問我要不要立即做<侵入性>心導管檢查,必要的話,順便安置支架,而且一次可能就要安2支。他要我考慮一下,如果決定要做,30分鐘後去心導管手術室找他。



心裡並不排斥安裝支架;但聽到醫生這樣急迫的判定,反而有些猶豫。和老婆討論一下,當下不了決定,請醫生給二週時間考慮。醫生留下手機號碼,決定要做的話,打電話給他,安排時間。



2011.12.02 決定做心血管檢查

經一個晚上,決定做了。沒有什麼好迴避的,冬天就來了,前陣子腳容易感到冷,晚上睡覺時,心臟與血管跳動得很強,有一次游完泳,身體突然有失溫的感覺。這些,與心肌梗塞的前兆若有若無的關連,本來就很讓人納悶。從這處想,做是一定要做,而且早做早好。



其次是手術風險的高低問題,當前的醫療與主治醫生的水準,都是必須考慮的要素。老婆建議到台大或找熟人看看,有沒有<名醫>可以介紹。我上網查了一下可能為我動手術的主治醫生的學經歷,大致上看起來滿不錯的,應該不用跑老遠到台北去做。而且看手術看起來不像多年前那樣<血腥>。



第二天早上,播手機給醫生,決定做心導管檢查,請他安排時間。在那之前,還請他安排做一次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我的想法是,4年前做了一次,也很久沒做了,目前頸部如何?不要心血管通了,頸部再出問題,再折騰一次。



2011.12.06 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

早上去醫院做了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由專業人員操作。結果?對方答覆有些模糊:<大致還好,由醫生去解說吧。>也對。畢竟,負責治療的是醫師,她祗負責做檢查與提出檢查結果。



2011.12.12 住院報到

手術時間安排在13號,12號下午先去報到,辦住院看續,接受相關檢查與檢驗:血壓、血液生化檢驗、胸部X光、心電圖等。



20111213 心導管手術與裝支架

早上,醫生與助手護理人員來病房,醫生說,手術安排在下午2:30左右。後者在我的右手腕<太淵(手腕動脈處)>穴道位置,用黑筆畫上一個直徑約2公分的圈,提示不要擦掉,因為那是插入導管處,還有,手術前要禁食6小時。



下午2:30,被送到手術室。上了手術台,相關準備與儀器就位後,祗露出被畫了黑圈附近皮膚,麻醉師在那裡打了一針。接著,主治醫生動刀。先是說血管像水泥一樣硬,因為<鈣化嚴重>,導管不容易通過。



沒多久,醫生說,要打顯影劑了,可能會有胸悶與熱感。可以感受到,不過,身體沒什麼重大反映。又過沒多久,醫生敲敲我的大腿說,心臟情況很糟,原估計要裝2根支架的,可能變成3根;又說,可能要動心臟手術。愈說愈嚴重。我雖全程清醒,但看不到手術時的螢幕(看了,估計也看不懂),醫生說什麼,祗能任由他說,心裡有些發毛,又能如何?告訴自己:放鬆心情,隨他去吧。



看到3條心血管的阻塞或鈣化實際情況後,醫生要助手<請家屬進來(到手術室隔壁)>,大概是取得家屬安裝支架與何種支架的同意。未幾,醫生回到手術檯前,與助手講了一些可能是血管內徑與支架種類材料的專業術語。再下來,不到5分鐘後,醫生說了聲<好了>,就離開手術室。



助手把架在我身體上方的相關機器與儀器挪開後,對我說,針管很長,要分二段次拔出。那根管的確很長,第一段次拔出的長度,估計就接近10公分,全長多少,沒再追究。拔完後,助理把<加壓止血帶>套上,說要套上至少4小時。傷口有點疼,不過,比起一般手術看上去血淋淋的樣子,這樣簡直簡直算小兒科了。



在手術室外的房間休息時,醫生對我說,祗裝了1支,3條冠心狀管管中,較細的那條,不適合安裝,另一條則是阻塞的情況還好,暫時不需安裝。<哇咧,究竟怎麼回事?>讓人納悶。醫生既然這樣說,那,肯定是對的,<有異議嗎?>



整個過程,如醫生估計,1.5小時,下午4點左右,轉到加護病房。然後,在那裡面待到第二天早上10點,再轉到普通病房。在加護病房內,基本上就是<觀察>,裝上心電圖、量血壓、測血糖、服了一次平常就在服用的藥,沒新鮮事。



在加護病房碰到件扯事。手術前要禁食6小時。手術中,打顯影劑。手術後,沒人講可以喝水或吃東西這檔事。想到做64切檢查時,都被告之打完顯影劑後,要喝2,000cc以上的水,這次為何沒有給水喝?病人不是都聽醫院的嗎?醫院人員相關人員的SOP或交接,若有遺漏,病人可就得多忍著點了。



到了晚間快7點,加護病房內<值班>醫師,逐床<視察>時,我忍不住問他:<打了顯影劑,不是該喝水嗎?我可以喝水了嗎?>那位醫生才趕緊回答說,<可以。>然後,去找照顧我這床的護士。她來了後,才把老婆之前買的一瓶礦泉水給我,<吼!>



原來那位護士同時照顧3到4位病人。我這位大概是最不需要照顧的。因為接下來8個小時,自己努力灌了2,000cc礦泉水,且還不需要她幫我接尿壼。不過,如此自顧,在醫療費上,醫院是不會給我打折的。



20111214 回到普通病房

在加護病房病床上,躺了18個小時,腰痠背痠。早上10點,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接下來,一天沒事。護士來二三次,還是量血壓、量體溫、測血糖;醫生則是連來都沒來看過。身體情況還好,都OK,其餘時間挺無聊。親友來看,也像平常串門子一樣。



20111215 醫、病風險與決策

9點多一點辦出院手續,10點左右離開。老婆兒子陪著。其實,他們中一個來就夠了,不過,既是家人,不要他們其中之一來都很難。



有必要多待一天普通病房嗎?見仁見智。避免觀察期間發生併發症,住在醫院內是比較妥當的;對自覺已經OK的病人與家屬來說,就要多花一天的醫療與住院費。醫生與醫院的建議,病家不同意,當然有權更改。但是,真的倒楣碰到了<萬一>,病家面對的風險或痛苦會有多大?難以逆料。



這是典型的經濟財務與風險交換(Trade-Off)的決策。手頭還算寬裕的病家,寧可多花錢避險,一方面負擔得起,二方面有保險可Cover,如果不花錢避險,真有問題時,損失可大了;反之,手頭愈緊迫的,就愈有可能想節省費用。這點,正是<經濟條件>如何影響<風險認知vs決策>的例子。



2011.12.20 手術後回診

醫生詢問有沒有什麼不適之處?大致上都OK。開了藥單,囑咐不要再抽煙了,否則支架就白做了。。我再加問頸動脈超音波的結果,醫生看了看報告,簡單說了句<還好>。是嗎?



其實,我比較擔心頸動脈狀況。心肌梗塞若來不及,走得快,也乾脆;頸動脈血管如有剝落,反而不妙,造成中風,拖累家人與自己。



2011.12.21 戒煙與咖啡

做完心導管手術一週後,手上的傷口大致有結疤的味道,其他一切都還好。持續戒煙中,咖啡也儘量少喝。



不抽煙、不喝咖啡的日子,很難受。猜測會有點像吸過毒的樣子:整天會覺得精神不濟,頻打哈欠,可用<萎糜>形容。每週要交一篇稿子,這週寫得的就很爛,自己都覺得<拍謝>。



口香糖與尼古清是替代品,基本上是解急用;咖啡減半,以往二大杯,目前基本上一大杯,除非有必要,稍事克制,還過得去。



後來發現,真的精神不濟時,如果天氣好,出門去散步;天氣不行時,就打個盹吧(但是別忘記做好保暖工作,尤其秋冬)。



如何成為健康高風險份子的

回顧過去與醫院<交往>的日子:35歲前後,因腳扭傷檢查出痛風(普林過高);接著,肝指數(GPT, GOP)過高,檢查結果是脂肪肝;40多歲,第一次做全身健康檢查,出現2高:膽固醇與血糖,肝的狀況持續(當然還有體重過重或BMI超標);第二次健檢,肝的狀況好轉,但血糖更高(BMI仍超標);到地方醫院接受家庭醫學科專業醫生治療,展開血糖控制的長期運動。



50歲出頭,可能因血糖過高與痛風等影響到心臟,家醫科醫師從心電圖上看到的結果,依<數據上看,有心肌梗塞現象>,建議去看心臟科(中西醫都有同樣推論:內臟功能不佳,長期會互相影響)。



心臟科醫師做了64切心臟血管檢查,證實心血管鈣化。原本2個月跑一趟醫院看血糖的行程,從此,開始固定3個月要跑2趟:家醫科與心臟科。其中,家醫科每次看診前要做血液生化檢查(心臟科是6個月做一次),檢驗內容大致相同。



血液生化檢查項目包括:飯前血糖,飯後血糖,平均血糖;尿酸與尿蛋白;膽固醇、三酸酣油脂、GPT等,當然,血壓是每次都一定要量的。這些,都是標準程序與項目,要擔心的,是驗出的數據與之前的做評比,醫生或自己才好追蹤病情有無變化。血糖部分,大概一年還要做一次眼睛的視力檢查,看看視力與眼球有沒有病變產生。心臟部分就要注重血壓與血脂了,還有動脈粥狀程度。



2009年8月下旬,一起爬山的朋友突然出現心肌梗塞現象,幸好大家平常對此就常有討論(他的主要病症是血壓較高),也很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因此,他那時感覺不對時,立刻前往居家附近診所看診,診所一看症狀況,即刻請救護車送台大醫院,並立刻手術,裝了支架。數天以後出院,經半年小心保養,大致回復正常,還看不出什麼後遺症。



由於心臟病發須要處理的時間非常急迫,能否存活、活過去,或活得好(中風與成為植物人),時間是關鍵,所以醫生開的舌下片(耐絞寧,nitrostat)小罐子,一定隨身攜帶;一些心肌梗塞的前兆或徵兆,也隨時要注意,連運動都要注意身體的反應,還有注意保暖(從頭到腳的全身)。當然,每天要按時服藥,也逐漸增加。這一切變化,剛開始總覺得很麻煩,久了以後,也就變成習慣,沒有什麼好嫌的。



心肌梗塞的情況愈來愈多,不再是60、70歲以上老年人專利,40、50歲的中壯年人、甚至40歲不到的青壯年,也經常有梗塞不治的案例。更難逆料的是,有些做過健康檢查,完全正常的人,反而因為沒有預期到自己也可能會碰到心肌梗塞的情況,在不瞭解它的徵兆與掉以輕心下,莫名地結束了可貴的生命。(End)

201112 鄉土記事

2011年12月 南崁



搬到南崁16年,看著它由半農村、半小鎮格局,逐步發展,隨著桃園航空城的規畫與推動,未來如何蛻變成台灣門戶城市,潛在變化不小,感覺上是需要做點記錄的工作。趁年底節慶不斷的熱鬧時期,拍點照片,寫篇文章,5年10年以後,等它的面貌可能出現更多變化時,可拿來做個比較。



每年一到12月前後,桃園蘆竹鄉(正式行政區名,南崁是概略的地名,大部分屬蘆竹鄉範圍內)就的街道上的路樹,就會裝上LED耶誕燈飾,增添過節與過年的熱鬧氣氛,一直要到元宵節後,才會拆除。



今年不例外,還有點誇張:不僅耶誕燈串裝的更密集,還有流動型的,像下雨或是掉眼淚型的,從高速公路一下來,就可以看到;彩色的組合也愈來愈多;裝置的街道也多了一些。還有,以前好像沒有特別裝置燈飾的蘆竹鄉公所,今年也在前面的幾棵樹上,裝了不少。



LED愈來愈普遍,節能省電外,彩色組裝看板也更成熟便宜。不僅交通號誌燈改成LED,電視、廣告看板都來了。今年南崁街道,就是最好證據。



南崁近幾年變化愈來愈快,辦公大樓與大廈型公寓,愈建愈多,所以主要街道新南路--中正路--南崁路(6線),是高速公路接桃園機場的唯一貨運道路,每天下午4:30以後,就開始塞車。週末與例假日,往來竹圍漁港與前去台茂購物中心的車輛不少,也會造成塞車。要是碰到雨天,大熱天或寒流來襲,攜家帶眷逛台茂的情況就會劇增,到傍晚,會塞得更嚴重。



一二年前,新加坡淡馬錫集團買下台茂後,對台茂內部做了很大幅度的更動,更有現代化的味道,內部也更明亮,當然也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潮。(順便一提,台茂內部的洗手間一流,我家夫人稱之為五星級,雖不及同級的餐廳,但以公共場合而言,很棒的,有機會去玩時,一定要去試試,反正不花錢。)



尊爵飯店以前是桃園的高檔飯店,二三年前也在台茂附近開了一家,飯店高層樓上裝了LED變動型告示牌,很容易辨認。



原本屬<鐵皮屋>型的特力屋(B&Q),經過一年多改建與改裝,今年下半年以綜合型商業大樓出現,名稱也改為特力家居(Décor House),因位於南崁交流道出入口,現代化的外觀與交通動線規畫,也成了南崁重要的指標建設。過去,南崁交流道附近一帶,較著名的標誌,從長榮集團單調乏味的綠色大樓,先增加了氣派堂皇的中悅帝寶,現加上特力家居後,讓南崁有更多的地方賣點。



至於白天的景觀,鄉村與小鎮風采逐漸褪去,由城市化與現代化接手。中山高、興建中的五股楊梅高架工程,南崁溪整治工程,桃園縣自行車道南崁溪段,中悅機構的特色建築(西式圓頂大樓),都在重塑這裡的地貌。



中正路與南崁溪是平行又交錯的發展主軸,從高速公路往西、往北方向延伸。一直都不怎麼乾淨的南崁溪,異味不消,在溪岸散步或騎自行車還可忍受,住在沿兩岸興建的公寓大樓裡面,大概還是不太好受。未來能整治完成,異味得到控制,兩岸大樓的行情,才有希望大幅提升。



桃園縣工廠很多,南崁也是;工廠需要工人,所以此地外藉勞工不少。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從桃園進出的團,有些會安排住到桃園假日飯店或尊爵飯店,大園鄉附近一些新蓋的旅館。不過,就夜間的熱鬧與交通方便性言,南崁還是最佳選擇,因此,晚上走在南崁街上,碰到一小群一小群的外勞與陸客,已不稀奇。



最近還看到一些遊覽車,就停在此處某些汽車旅館前,這是以前沒看過的現象,如果陸客自由行的名額再提高,MOTEL業績可能會更旺。



外勞、陸客,還有因看好南崁發展的台北的投資客,與因為目前房價還很便宜而選擇到此退休的人員,構成南崁主要外來人口。我們家也算是,16年前從別處遷到此處,看著這些年來的發展與人口變化,不管帶來的是進步,交通問題,或空氣污染,不能說是驚天動地,也算是台灣近年來各方面變化的一個縮影。(End)

201110 咦,這裡有架噴射客機

台灣 台北五股

北緯25度4分24秒,東經121度25分43秒,在五股上空,以視角高度500米到1000米之間,都可以清楚看到一架民航機正向西南飛去。(2012.3.8)



日本 北海道 富良野

查對地址時,無意中還發現一個圖像。在Google Earth上,北緯43度21分50.3秒與東經142度19分30.38秒(在富良野富田農場西方下面一點,過了河離公路不遠的山區中)處,把海拔高度拉近到1,300呎時,很清楚看到一架民用噴射客機正往札幌方面,飛過山區,因陽光照射角度及樹林關係,機身下,留下幾個彩色的影子,很特別。(2011.10.28)

201110 日本 北海道五日遊

20111019~20111023

前言:1989年初,受日本某單位邀請,由東京飛北海道旅遊。時值年初,積雪甚深,沿途祗見路旁積雪半公尺高,靠近車輪邊,盡是污泥;車內、車外俱是霧氣,根本無法觀賞風光;到了景區,亦是白茫茫一片。

一趟3天行,目前僅記得少數幾件事:1,到過一個湖,全為冰與雪,那一個湖?還是白茫茫、霧煞煞;2,去過一個餐廳,晚餐很豐富,前後上了近20小皿的料理,有3位40到50歲的藝妓陪興。日文不行,和她們一起,不過就是亂唱、亂跳幾曲日本歌;3,在一家旅館洗溫泉,溫泉熱呼呼,窗外白皚皚;4,札幌機場內出售帝王蟹,1隻5,000日圓,沒買。

十幾年前,老婆就一直邀約去玩一趟,總是找理由牽拖。今年,老婆提議免費招待旅遊,看來逃是逃不掉了。為了避免日後雙方關係蒙上陰影,絕對不能一毛不拔,出發前2天,主動將大約等值的團費,結匯近10萬日圓,交老婆大人出遊之用。

一, 出遊前準備

依旅行社供官式行程,上網查了一下,畫了一張簡圖,把景點連起來,瞭解如何走法,大致是從北海道中北部,往南,再到西南。至於實際如何走?去了再說。不過,把地名與日文發音搞清楚先,實地旅遊時,才不會再犯老毛病:去了某地,走馬看花;花了錢,吃了餐,過幾天,99%的記憶,隨日子過去,揮發掉愈來愈多。主要景點與城市名稱有:

主要地名:北海道(Hokkaido):旭川(Asahikawa),黑岳(Keigetsu或Kurodake),大雪山(Daisetsu-zan),層雲峽(Sounkyo Valley),富良野(Furano),札幌(Sapporo),小樽(Otaru),羊蹄山(Mt. Yotei),洞爺湖(Toya Lake),支笏湖(Sikotsu Lake),有珠山(Mt. Usu),大沼(Onuma),長萬部(Oshamanbe),函館(Hakodate)。

景點區:流星瀑布(Waterfall of Meteor或Ryusei no Taki),銀河瀑布(Gin Ga no Taki)。至於羽衣瀑布,輕井澤、駒之岳,昭和新山,名水公園,定山溪,豐平峽, 北一硝子館,石狩川,銀鐘咖啡館,札幌大通公園,元町,舊公會堂等,有機會,再補了。

二, 旅遊心得

從桃園機場去旭川的復興直飛包機,全都是旅遊團;回來時從桃園飛函館的長榮、華航等班機,導遊說,一天有好幾班。行程中所到景點、採購點、餐廳與旅館,都會碰到好幾團的台灣團,可見北海道真是台灣人國外旅遊的重點,相信回台後寫部落格的,少不了。

回來,查了查網站,這次去的,幾乎都是熱門景點,很多人拍過、寫過。雖然不是寫的很詳細,積少成多,花點時間,也可以瞭解個6、7分。重要的是,日本人很能整理歷史與保存古蹟,像黑船的美國領導海軍准將派里(Matthew C. Perry),他的雕塑與事蹟,就在函館元町公舊公會堂那可看到;函館山上也有英國動植物學家T. W. Blakiston的。真要寫,大概好幾萬頁也寫不完。

蒐尋相關資料時,發現日本國家旅遊局的網站,內容很豐富,專業人士拍的照片圖片更精美。所以,把遊記寫得再多,讓看的人看得頭昏腦脹,不如就介紹有興趣的人上它的網站上去看: http://www.welcome2japan.hk/

這裡祗就個人的觀察,寫點簡單的心得報告,做為補充,吃喝玩樂的事,很多去過的人,就請他們代勞了。

楓紅與薰衣草

這次去,大致到了楓紅季節尾聲。著名楓紅景點豐平峽水庫,去之前下過一場大雨,楓葉經此摧殘,散落滿地,顏色不再艷紅,轉成土黃,導遊小劉看了滿臉錯愕,回到車上後,趕緊解釋。富良野著名的薰衣草田,景色也不再爆紫。能看到的,祗是零星的紅黃綠紫,像在萬世閣旅館面向洞爺湖的環湖自行車道旁那幾顆楓樹一樣。

還保有較完整楓景的國定大沼公園,也因當天下著細雨,觀賞時間又十分有限,難以窺得其美,老婆等一干團員,全都擠到園區的購物中心內去逛,祗有要拍風景的,才會冒雨去走一小圈。

基本上,楓葉,以及北海道諸多高山植物的樹葉,若在陽光照射下,更顯炙紅,發揮讓人驚艷的致命吸引力,有圖為證。<富良野/富田農場>相簿內還有另外2張,及其他。

或許,一心想看楓紅處處、滿地薰衣草景象的團員,此行可能有些失望;不過,我覺得能看到不同景色,也算另類收穫:沿途的山上,常見紅黃綠土(枯掉的樹色)等各種樹葉,交織其中,也算難得;同時,下午時分,山路兩旁的樹葉,陽光時有時無,會呈現不同的景致。

我懷疑,大部分遊客不一定同意這樣的觀點;做點反思,40歲以前的我,也不會同意,想說難得出來玩,何必搞得那麼累,對吧?行車中,車上一顆顆低著夢周公的頭,或一張張打呼的嘴(當然,我也常如此),這種情形,常常讓不斷在介紹東、介紹西的導遊,感到挫折。畢竟,基於調節生理的需要,為了累積晚上拚逛街的體力(結果發現,都沒啥好逛的,不如泡湯實在),這很正常。何況,車上沒事,很無聊,導遊不斷地唸,很催眠。車上沒裝電視,更沒有台灣<豬哥亮的秀>可看,不閤眼養神,能做啥?

民間建築與屋舍

北海道以農業為主,山地與農田占了絕大部分。民宅通常不大,外觀、外牆與顏色都很類似。人字形屋頂,應該是防止冬季積雪,緯度高常下雪的地方,大致都採人字形,差別在於斜度大與小。超過2層以上的建物不多,除了地震考慮外,農村蓋高樓大概也沒必要,給誰住?日本人重視環保與節能,善用空間出了名,與美國鄉下居住景觀很不相同。

一致歸一致,還是有些外型不同、有創意的住宅,需要花點精神去找。進入大沼公園前不遠的路上,就看到一棟特別造型的房子:倒U型。很想把它拍下來,但人在遊覽車上,看到時再拿攝影機,根本來不及。如果各位有機會與興趣,下次到了這附近,做好準備,可能有機會拍下來。

我個人覺得,到北海道時,除了花草,不妨也多花點心思,看看其他人文。譬如公路與街道。

車輛、街道、公路與沿路景觀

日本的車輛,大多很新,外觀也很乾淨。導遊小劉就很得意的說過,我們這團坐的遊覽車特新,比別團的都新。跑起來,引擎有力、聲音低沉,絕不會嘎嗄作響。的確,日本人注重安全,又具世界一流製車水準,車子一到適齡,就賣到東南亞去改裝。今年3月去泰國清邁時,當地遊行社提供的車子,我相信,有一半以上機率,是從日本舊車改裝的。

以農為主,行程中少見到3,000 cc以上的轎車;Benz, Buick, BMW等進口車基本上看不到,連日本製的Lexus車也僅見過一、二輛,大部分都是小cc數車。函館機場那麼小cc數的警備車,世上非常少見。在北海道,沿路看到的私家車,大概五、六成就那麼大。

因此,北海道的街道,不需要太寬,各家都有自備停車位,看不到台灣市區街道上各種失序、不堪的擁塞;即使20多年前的東京,那裡街道與停車秩序,都比台灣今天任何一個市區甚至鄉下地區好得多。大都會如此,鄉下更不用說。

因為雪,北海道道路二側,每隔幾十公尺就立根柱子,上方有個幾十公分長、塗上紅色斑馬條、向下指的箭頭。導遊說,雪季積雪,道路白茫茫一片,容易搞不清路的寬度,箭頭的正下方,就是路的最外緣,藉此警示駕駛人,絕對不可超過,否則就會出事。

還有街名。其他地方的城市,我沒特別注意也沒做過研究,不過在札幌光伸免稅店那,團員賣力採購時,我到附近蹓躂。注意到附近一條街名,用<北8西13>做街名,找路不傷腦筋,可能也用不到衛星定位系統(GPS),像紐約一樣,進步。回來查一下,從Google Earth看出這個城市,基本上是棋盤式的,祗要有方向感,不用記住<偉人名字>或<全國地理名稱>,嘛也通。

路口監視器。附帶一提。日本電子產品超多,札幌路口交通號誌上,卻看不到監視器(不像台灣或離島的澎湖與金門,不僅到處都是,有些還超誇張的,我想,大家都知道原因吧?)。雖然知道大概原因,還是請教過一同從台灣來的導遊小劉,得到沒好氣的回答是:<沒有必要!>。

北海道的公路維修與保養的很好。從相片簿中,任何1張有公路的照片裡,都不會找到髒亂或坑坑洞洞的例子(相信我,絕對沒有作弊)。

公路美景。台灣山區有些公路,風景是挺美的。北海道很多公路其實也都很美。從旭川到富良野,看到的是花田(薰衣草季節時,從空中與陸上看,都可能更棒)、大雪山連峰(冬季)、雪山與青山(此行之時)之美。從富良野往西接高速公路(往南到札幌)的<富良野線>,風景也很不錯。注意的話,可以看到路邊偶爾會掛著<美唄 富良野線>字樣路牌,本以為是<美呀 富良美線>的意思,原來附近有個地方,就叫做美唄(Bibai),也就是<美唄到富良野公路>,沒關係,這條路的確美唄。

美在那裡?山色。不是蘇花公路那種高山深海壯闊的美,而是茂密山林,隨著陽光照射之有或無,呈現出紅、黃、綠、土黃色等,穿雜、交織、變化的美;不像台灣山路常有髮夾彎出現的險峻之美,而是寧靜、清爽與整潔的美。另外,從札幌到小樽的路上,沿路也可以看到灣港之美,以及從洞爺湖到函館路上的長萬部海岸線之美。

飲食、生鮮、水菓與冰淇淋

飲食部分。一般而言,出國旅遊總有團員會不習慣國外食物與口味,旅行社也會安排若干餐的中式餐廳,即使到大陸去,也常有抱怨超油、超鹹情況。或許有些餐廳的味噌湯還是有點鹹,但北海道5天下來,全都是日本料理;即便餐廳的自助餐廳,提供的不是百分百的日本料理,也還是可以歸類成日本料理內。在台灣,大家都常吃到,味道也沒有怪異的,所以沒有聽到團員有任何抱怨。

去之前,我很好奇、也很期待所謂三蟹吃到飽的大餐。第一天在大雪山溫泉餐廳吃的長腳蟹腿,是冷盤,口感算OK,因為是行程第一次吃到,嚐了大概7到8支;後來到札幌的Viking Park,帝王蟹與長腳蟹都是同樣的冷盤,毛蟹沒嚐,但其它桌,則是用烤的。這種吃法,不像台灣吃蟹,一般都是剛煮熟就上菜的情況不同,口感上有點失望,而且還是有點鹹,吃了4、5支帝王蟹與長腳蟹的腳,就失去興趣了。至於毛蟹,受導遊之前的分析影響,我們這桌4人,沒有人碰。東西一有得選,就會有先後順序與偏好,排在後面的,常常成了浪費。

其他水產,像生魷魚(產於函館灣與長萬部/內浦Uchiura灣一帶)切成絲條狀,鮭魚幾乎一半以上餐食都會碰到,片狀生章魚都是台灣人熟悉的,生的熟的,味道都很好,滿分。至於海帶與海菜,不用提,日本四週都是海,走一趟它的北海道昆布館,就夠了。

北海道的水菓,甜柿、水密桃、甜瓜(類似哈密瓜)也不錯。老婆最稱讚的,是在狸小路買的水梨,水多質細(套句導遊對泡芙與札幌生玉米的口頭禪:會爆漿),4大顆600多日圓,平均一顆台幣50多,超值。

科技進步,飲食帶動觀光與消費。澎湖有仙人掌冰,北海道則有薰衣草冰淇淋。不管喜不喜歡,這是當地特色,所到之處都有得賣。重點是,北海道的牛乳品質也好,為冰淇淋的濃稠與綿密感,大大加分,也為小樽北菓樓LeTAO的爆漿泡芙、花畑牧場的冰淇淋,甚至路邊小攤的五色冰淇淋,奠定優質基底。有點誇張的是,在大沼公園用餐的那家,還提供墨魚冰淇淋,奇特吧?肯定要嚐的,看似巧克力,味似巧克力,但不若巧克力的甜與香。

農產品方面,馬鈴薯、玉米、南瓜、小蕃茄、小黃瓜、生菜…,品質也不錯,因地處高緯度,蟲害輕,當然採有機栽培。北海道火山多,火山地質本來就肥沃,去的時候,好好享用。

日本人會搞創意,現在的台灣人也會。珍珠奶茶、鹹蘇雞不僅滲透東南亞,還紅到倫敦與美國。互相學習,互相觀摩,進步無限。(二之一)





日本 北海道五日遊(二之二)

購物與特殊產品

有出國旅遊經驗的,應該會同意,吃喝玩樂、行程與安全等資訊,除了朋友與網路上的推薦外,幾乎都是帶團的導遊或領隊說了算。碰到採購這檔子事,更沒選擇了。本團領隊與導遊由小劉一人兼任,所以呢,他說某東西值得買,或某地某市場東西讚、價格好,都沒碰到異議份子嗆聲。

日本不僅是進步國家,無庸置疑,還是很多台灣人的偶像國家,尤其老一輩的。很多很多東西,祗要打出<日本熱銷>字樣,像台北信義商圈紅到不行的平價流行高檔商品Uniqlo,台灣粉絲就會全盤跟進。

我們到大陸與東南亞去旅遊時,會陶錢買下去的東西,愈來愈少,旅遊團與當地導遊之間,也常因採買問題,搞得很不愉快。想來,除了旅行社惡性競爭,欠缺吸引力的產品,也是重要因素。

這點,在日本,情況好得多。除了導遊素質、政府管理、文化制約與台日間傳統關連等基本條件外,日本還真有很多新而奇特的東西,會讓旅客甘願掏腰包。除水菓、海產等無法報關帶進台灣外,導遊廣徵博引地用各種例子,包括名人與自家人在內,<強烈推薦>採購名單。因此,連不是特別推介的昆布,老婆大人都照單全收,請查看部落格相薄<北海道 購物>檔裡的照片:

1,備長炭,這不稀奇,台灣早就有了;2,綠色腳貼(排毒素),用22種漢方植物製成;3,環保洗衣球,省水;4,昆布,健康食品與零食;5,超級刮油茶飲(一天祗能喝一罐);6,奈米雜質清除劑,簡稱<水妖精>。這部分,是回來以後,想到了,再增拍的,旁邊特地擺了支量尺。

另外,還有沒上傳照片的 7,台灣人戲稱<薯條3兄弟>薯條零嘴;8,用途很多,類似小護士/曼秀雷敦(Mentholatum) 的馬油,以及9,怎麼買也沒買到的EGF(時空膠囊),一種回復皮膚細胞與彈性的生技擦劑(蠻貴的,據說台灣有,價格是日本2倍)。

祗能在現場享用的,導遊強烈建議的有:1,北海道生鮮朝市的<海鮮蓋飯>,建議我們當天早上少吃點早餐,實地觀察結果,的確內容豐富,色香味俱全的樣子,不過,可能大家早餐還是吃了不少,好像沒有什麼人去嘗試;2,北海道生鮮朝市的生玉米,他稱之為<爆漿玉米>,似乎也沒人試;3,Trappistine修女修道院前、由修道院經營的牛乳冰淇淋,號稱<全日本最棒>的冰淇淋(還加上<賺到爆的>這種極具煽動性的形容辭),雖然價錢比較貴,而且才吃過午餐,大家卻很捧場,人手1支,濃稠奶香與綿密口感,雖不敢確定是<日本第一>,東西肯定是絕佳上品。

是否還有其他值得提出的東西,或有其他導遊可能會介紹的產品,我不知道,祗是依照本團的情況,做個實在記錄。至於這些產品是否像導遊說的那樣好,要等老婆用過一段時間、做出評論後,才知道(至少半年後,有空還記得時,再說)。

三,北海道、小樽運河與北一硝子 簡史

沒研究過。以下是導遊概略的簡介:北海道在400多年前,還算是蠻荒之地,沒有什麼文化與文明,住民主要是愛奴族(Ainu,古稱蝦夷,有稱阿伊努族,可上網查,昭和新山景區保留了一間傳統住屋),打獵或捕魚為生。大雪山旅館晚上有一場愛奴族人傳統的竹口琴表演,YouTube上也有影片可看。北海道曾經獨立過,後來經過一場戰爭,才歸入日本,戰爭地點據說是在函館附近的五陵郭。

黑船事件(美國派里准將用武力打開日本鎖國局面,促成日後明治維新)後,函館開放通商較早,像上海一樣,早期洋人來此,建立商業據點,並引進很多新事務。北海道函館舊公會堂附近,多是外國人住所,有英國領事館;宗教也被引進,4種基督教相關的教堂,反而是本州各種大型神社,北海道很少見。而函館與首府札幌的街道,橫直交錯,並用方向與數字命名等都市規畫,在亞洲都算是比較現代的觀念。

至於小樽運河與倉庫,主要是以前因應俄國的近海漁船在北方捕獲的漁穫,要賣給日本人,因為當時要運到2個主要海港函館與釧路水路較遠,運到小樽交貨,再走陸路到函館、本州。為方便御貨,修築運河。後來遠洋漁船發達,保鮮技術也進步,走陸路花時間,小樽運河逐步沒落,為了振興當地經濟,當地政府想到發展觀光,把運河區保留維俢,並增添一些浪漫氛圍,逐步打響名聲。

北一硝子家族,早先是做玻璃浮球,一度生意不錯。石化塑膠業興起後,生意受威脅,改為製造玻璃藝術品,也跨到其他精品,轉型成功,愈做愈好,運河區主要街道有很大部分屬其家族所有。(以上所記,可能不完全正確,詳細歷史,請自行上網去查。)

四,補充資料

日本東西很多,也很複雜;好處是,很多都可以在網站上查到。日文不佳沒關係,因為用片假名(Katakana,日文中,類似英文的大寫) 外來語直接轉成日文的情況愈來愈多,人名與地名可用得上,祗要懂日文的拼音方式,轉成英文去查,很多都可查到。但是平假名(Hiragana)就很難說了,像札幌平成館的shi-o-sa-i亭,我就有困難。查日漢字典,沒有,祗能換個方式猜,還好,照片有拍下來,至少不會忘記或拼錯。

函館的教堂:有4座:分屬天主教Catholic, 基督教The Hokkaido Church(United Church of Christ in Japan), 聖公會(英國教會)Episcopal, 東正教Othordox Church,全都在元町附近,這次因為不熟與時間關係,沒拍完全。

北海道4寶:導遊說,1,農產品—馬玲薯、玉米、南瓜、水梨、甜柿、哈密瓜、薰衣草及其相關加工產品;2,(黑毛和牛)乳製品—生乳、牛油,普遍用在糕點、泡芙、冰淇淋(霜淇淋)等;3,海產—帝王蟹、長腳蟹、毛蟹、魷魚、墨魚、章魚、蝦、鮭、扇貝、花鯽魚(Hokke)、海膽…,愈往北,海水愈冷,污染污愈少,海產品質愈好;4,馬油。

高山植物:導遊說,主要是楓、樺與松。會變紅與變黃的有楓葉(多角葉),與樺葉(扇子形葉)。不過,還有一種常看到的楕圓葉形植物,像在富田農場拍到的,在陽光照射下,也很讓人驚艷。至於花種,除了零零星星拍的,黑岳資料館內拍到的種類更多,因季節與地理位置不同而異。

導遊隨堂測驗的基本知識:1,日本三大名女人:三蒲綾子,美空雲雀,還有一位不記得(在台灣較不出名,整團被當掉!);日鈔上的人頭像,是何許人?有空有錢,自己去查。3,日本的廟:神宮、神社如何分?連拉麵都有神社,搞不清楚,像日文的敬辭、最敬辭,或印度教與佛教一大堆的神,或基督教派、天主教的會一樣,夠複雜難辨,大概祗有歷史學家與宗教學家,才有興趣搞清楚。

五,行程附近的意外

中島公園:原來,在札幌過夜的Best Western旅館附近,走路不到3鐘,有個著名的<札幌中島(Nakajima)公園>(座標43,02,49.51N;141,21,17.78E)。那天清晨起得早,帶著攝影機隨便走,到了公園這一角,有個不算小的小湖,景色不錯,還有一些雕塑,拍了幾張,算是意外收穫。後來看了公園地圖,知道那個角,不到公園10分之1大。如果各位有同樣的行程,隔天早點起,去公園逛逛吧。

日之出公園。在富良野Flower Land攝影時,看到十勝、美瑛富士山區山麓下,有塊圓凸凸的地,遠遠望去,似有幾塊花田,從顏色判斷,猜想也是薰衣草田。問導遊,沒得到答案。回來上Google Earth,發覺那是<日之出公園>,不少人上傳公園的照片,看起來很不錯,比Flower Land還漂亮。座標:北緯43度27分47.22秒,東經142度28分59.71秒,以海拔高度770呎看,格局很清楚,還有很多<前輩>拍的照片。

客機留下多彩身影。查對地址時,無意中還發現一個圖像。在Google Earth上,北緯43度21分50.3秒與東經142度19分30.38秒(在富良野富田農場西方下面一點,過了河離公路不遠的山區中)處,把海拔高度拉近到1,300呎時,很清楚看到一架民用噴射客機正往札幌方面,飛過山區,因陽光照射角度及樹林關係,機身下,留下幾個彩色的影子,很特別。

六,導遊說的2則故事

除了旅遊當地的注意事項、景點介紹、採購指南與歷史典故外,很多有經驗的導遊都會利用車上空檔、無聊時間,講些笑話或帶團碰到的一些鮮事。以前都沒記下來,左耳進、右耳出。這次,趁還記得梗概時,寫下其中2則有關<收妖>的事(為了提振大伙在車上的精神,內容真假或是否誇大,導遊自己才知道),<順便>讓各位共享:

酒後上錯床:來自台灣東部某地女老板A,在札幌吃喝到飽的店,喝的醉醺醺,回到房間,倒了就睡。未幾,被踢下床,發覺有個日本人。雙方因對方互指走錯房、上錯床,吵將起來,聲勢不小,引來當地警察。導遊半夜被通知前來處理,A女士堅稱對方不對,覺得受辱哭著不肯回房;過一陣子,事情稍為平息,導遊被日方<請>到他的住房內,本意是要他做些賠償,所以房內還多了好幾個人,殺氣凝重。眼看情勢不對,導遊祗得裝做日文很差,對方說什麼,都裝聽不懂,氣得日本人最後叫他滾蛋,他也樂得趁機低調開溜。(還有一則,故事不怎麼精彩,省略)

原來,那位日本仁兄當天結婚,上了床,居然發現有不知名的女人在床上,能不生氣嗎?而這位A女士,平常也是生意豪傑,家裡有錢,也有些霸氣。無奈,不勝酒力,亂闖別人房間,當然不對。第二天,還心有不甘地問導遊,昨晚真的跑錯房間了嗎?導遊說,是的。A女士心有未甘,打電話回台灣,向老公哭訴被欺負的事;老公聽了,覺得奇怪,叫導遊聽電話,問明原委後,在電話上把A女士痛罵一頓,A這才心甘情願認了。為了面子,請導遊不要把這件醜事說出去。

導遊說,那次以後,他帶的每個團,都會講上一次,講了好幾年。一是那次真的很危險,二是他也沒答應A女士的請求。

台灣師公日本鎮妖:台灣某地師公,帶了團信徒,從行程開始後,就拿著羅盤,每到之處,就要察看有沒妖氣或阿飄。最後離開前,說了一句<感謝大家配合,這次訪問順利,整團28人平平安安。>那團,連導遊加司機總共才26人,那裡來的28人?台灣人能收日本鬼,那麼美國大法師也可以降中國魔了。嘿嘿,導遊博君一笑,本團全員安全返台,一個不多一個不少。

七,後記與感想

旅遊的目的很多種,自從開了部落格後,照片與遊記篇數,累積愈來愈多。為了它,旅遊途中不僅要做簡單記錄,到處拿景點介紹小冊子,還要忙著選好的位置 與角度,盡可能拍下好照片(即使數位攝影機的畫素已經脫節),甚至跑到遊覽車的最後排受些顛簸(導遊小劉不讓團員坐第一排<導遊專用坐>),也不想錯過好的風景。老婆大人常因此被棄於一旁,還好她不曾提出抗議,我就逕自搞自己的拍攝。儘管如此,旅途不覺的累,蠻好玩的。除了吃喝玩樂與風景,還可強迫自己,多吸收一些<被旅遊>地點的人文、歷史與風俗習慣。

回來後要把東西傳上部落格,那才真是累人。從整理、刪修照片、寫照片說明,上網查地圖等相關資料,再到寫遊記與上傳,搞下來,快花掉一星期的下午時間。如果還是上班族,很可能就沒那麼大的勁、做這些事了,尤其像吳哥窟那次,更是費時費事。

好處當然是,愈搞愈有經驗。不管行前查資料;途中找題材,找觀點;回來上相關網站查地圖與資料,速度與方法也更快更有效率了。

用攝影方式取得的連拍或360度環拍場景,如下: 1,大雪山黑岳(黑岳五合目纜車站觀景台上拍攝,位置較高); 2,大雪山黑岳(黑岳五合目高松展望台上拍攝,位置較低,有松擋著); 3,抵達富良野前田原景觀; 4,富良野Flower Land觀景台; 5,小樽運河; 6,小樽Orgel Doh音樂盒堂本部 內部; 7,豐平峽水庫風光; 8,萬世閣附近的洞爺湖; 9,洞爺湖八景前; 10,洞爺湖煙火秀; 11,摩周丸碼頭前函館港; 12,函館公園前景觀; 13,金森紅磚倉庫與Blue Moon碼頭; 14,函館元町天主教堂。

參考資料:

一, 旅行團

團名: 東南旅行<楓雅北國~黑岳紅葉纜車*肥蟹秋之饗宴>;全團26人。

實際旅費: 成人每人NT$35,500(另,函館山纜車維修退費1,000日圓)+ 導遊與司機五天小費NT$1,250。

領隊兼導遊:小劉;司機:加賀樣。

二,實際行程:

10月19日:06:30桃園>>旭川機場>>旭川市.拉麵村(午餐)>>旭山動物園>>天人峽>>雲層峽.大雪山溫泉旅館;

10月20日:黑岳纜車站>>流星+銀河雙瀑>>富良野Flower Land(午餐)>> 富良野.富田農場>>札幌市>>狸小路>>大通公園.電視塔>>Best Western西式旅館;

10月21日:光伸免稅店>>小樽(午餐)>>豐平峽.水庫>>羊蹄山.名水公園>>洞爺湖.萬世閣溫泉旅館;

10月22日:昭和新山>>洞爺八景>>大沼.北海道昆布館>>函館.大沼公園(午餐)>>JR>>函館>>函館山;

10月23日:函館.生鮮朝市>>金森紅磚倉庫群>>函館.元町(午餐)>>Trappistine修女修道院>>函館機場>>桃園 (二之二) (End)